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市北区登州路,是清朝时期的建筑遗存。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德、英商人合资创立日尔曼啤酒青岛股份公司,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且持续经营至今的啤酒厂,年生产能力2000吨。
青岛啤酒厂第一批建筑是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天竣工并投入使用的,由克姆尼茨市德国机械厂负责设计,汉堡施密特公司施工兴建。厂内建筑共两幢,皆是德国三段式建筑,包括一栋两层小楼的办公楼,一栋体量较大的糖化大楼。两楼之间,还建有一座单层门房和一根高约20米的烟囱,糖化大楼东侧还建有一座白色小楼,主要做发酵和过滤使用,糖化楼北侧还建有一座单层的储酒库,开办啤酒厂所需的主要设施一应俱全。
民国五年(1916年),日商出资购买,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厂”,最高年生产能力4663吨。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工厂被政府收回,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工厂收购,定名为“青岛啤酒厂”,最高年生产能力2800吨。
1949年后,工厂由青岛市政府接管,名称定为“国营青岛啤酒厂”。
2003年,利用原有建筑及生产流水线兴建的青岛啤酒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陈列着大量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展品,包括中国最早的糖化锅、煮沸锅、滤过槽、发酵池等。
建筑格局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位于青岛啤酒厂厂区内,南面街道是青岛市北区登州路56号。主入口左侧是I区,综合办公楼(原为三幢独立建筑I-A-1、I-A-2和I-B,现三者用两个连廊相连接成为一体,故统称为I区)。右侧是II区,酿酒生产车间(也是一幢由高低不一、跨度大小不同的若干建筑单体组成,但由于其相互之间结合紧密,故视为一座建筑),正对主入口是园区内广场,中央矗立建厂100年的纪念性雕塑。综合办公楼北侧为职工食堂,西侧是一个小型花园。酿酒生产车间地势西高东低,高差约两米,北侧为新建生产车间。
主要建筑
I区综合办公楼
I-A-1楼为砖石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高约11米,檐高约4米。花岗岩墙基,红砖清水墙,人字屋架,红瓦斜坡屋面。立面装饰丰富,窗户大多用红砖发券,窗过梁上均以水磨砖砌成线条等花饰,北立面门头顶端镶嵌白石横额,上刻“1903”字样。室内长条木板铺地,门窗、楼梯扶手等木构件均有简单雕饰。
I-B楼亦为砖石木结构,3层楼房,建筑面积约765平方米。以红砖仿造各种木结构。窗为拱形,西南角原为敞廊挑台,以花岗岩槌型柱支撑,柱头饰有蝶形铁花。室内木质地板及楼梯、扶手柱头雕刻华丽。
II区酿酒生产车间
II区位于大门东侧,亦为红色建筑,混合结构的6层楼房,建筑面积约3134平方米。花岗岩墙基,红砖清水墙,人字屋架,红瓦斜坡屋面,顶层为设备间,钢筋混凝土梁及楼板。窗户以红砖起拱。内部生产设备全部由德国引进,该设备保留至今,是“青啤博物馆”的实物展区,重现当时的生产场景。
文物遗存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内部保留了生产啤酒所用到的糖化炉与发电机,是中国近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证。
主要展览
青岛啤酒博物馆
2003年8月15日,青岛啤酒百年华诞之日,青啤博物馆落成开放,早期的办公楼、宿舍楼和糖化大楼及门房都保存下来,构成了青岛啤酒博物馆的主要馆舍。博物馆展出面积6000多平方米,共分为百年历史和文化、生产工艺、多功能区三个参观游览区域,是国内首家专业啤酒博物馆。
文物价值
历史价值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现存综合办公楼和酿酒生产车间,其建筑技术和建造手法是当时德租界建造技术的真实体现,为进一步研究德国青年派建筑风格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艺术价值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综合办公楼花岗岩墙基,红砖清水墙,人字屋架,红瓦斜坡屋面,窗户红砖起拱,西南角为敞廊挑台,以花岗岩槌型柱支撑,柱头饰蝶形铁花。室内楼梯扶手柱头雕刻华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酿酒生产车间为红砖清水墙,山花、墙面及开窗用曲线纹样。
科学价值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充分体现德占时期青年派建筑风格。两幢建筑均采用红砖清水墙、红色牛舌瓦、花岗岩基石等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采用砖石木混合建造,门窗为拱券形式,屋顶为大坡度红瓦屋顶,且屋顶多层次的自由切割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斜屋面。综合办公楼体量小巧,布局灵活,红屋顶陡峭而多变,建筑装饰细部丰富多样,独特的处理对人的审美视觉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对研究中国近代殖民地时期德式建筑提供了实物例证。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登州路。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路程约3.3千米,用时约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