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团
中国国民党CC系的核心组织
青天白日团,简称“青白团”,又称“青白社”,是中国国民党CC系的核心组织。1932年夏成立。由CC系骨干分子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发起组建。其宗旨是:拥护蒋介石为唯一领袖,坚持反共。该团规定其成员在镇压革命运动中,必须率先行动;对内负有监督一般党员的责任,对党内的改组派等反蒋派系则要展开斗争。该团成立后,利用其在各地、各部门的成员领导策划该地或该部门的各种反革命活动,并组织各种秘密或公开的团体作其外围组织。其首脑人物是陈果夫陈立夫、余井塘、张厉生叶秀峰徐恩曾张道藩7人。1938年取消。
团体成立
陈立夫在其晚年回忆录中,一方面否认CC系的存在,同时又谈到蒋介石曾令其兄弟组织过一个名叫“青白团”的组织:
“抗战还没开始时,共产党煽动一般青年人,说我们政府太软弱不敢抗日……在这个时候,蒋委员长看到这批青年,怕被人家拉走,就叫我们去组织,叫黄埔系去组织‘复兴社’是秘密的,是蒋委员长核准的,他们又被称为‘蓝衣社’;我们这边也是蒋委员长要我们搞的,叫做‘青白团’,双方都不以党的名义去拉青年,把他们吸收进来以免被中共拉走。‘复兴社’是军方的,‘青白团’是党方的。照理说党里是不可以搞小组织的,所以人家说我们是什么‘CC系’,都毫无事实的,若然我们早被本党所惩罚了。此番的两小组织都是蒋委员长要我们搞的。大约是24年开始的,到了26年抗战一开始,青年们心都归向我们,我们的任务已经达成,因此,蒋委员长在汉口把这两个小组织一起取消了。一取消之后就组织青年团,这批人都改归到青年团了。这是一种政治运用。人家说我们搞小组织,其实都是奉命行事的。”
这是陈立夫首次公开承认“青白团”的存在,而且反复申明是奉命成立的。陈之强调“青白团”是奉命成立,显然为了表明其组织的“合法性”。“CC”一名最初虽源自Central Club,但后来之所以广为流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恰与二陈英文姓氏的第一字母相吻合,意含贬义且具浓厚“私性”色彩。陈氏兄弟反感人们以“CC”相称,想亦主要在此。
“青白团”是“青天白日团”的简称,成立时间不是陈立夫所说的1935年,而应是1932年。1932年6月2日蒋介石日记载:“与青白团员谈话,商定组织办法。”据此推断,青白团在此之前已成立,而其组织办法尚待商定,可见成立未久,很可能成立于1932年5月,晚力行社成立约三个月。蒋介石日记中,有时亦称“青白社”。
成立目的
其次,陈氏兄弟成立的“青白团”,不是一个孤立的团体,而是一个多层级的金字塔型组织,顶层是“青白团”,中层是“中国国民党忠实党员同盟会”,下层是众多“活动集社”和“外围团体”。陈立夫声称“青白团”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与共产党争夺青年,但观下面这份“中国国民党忠实党员同盟会”创立旨趣的原始文件,发现其成立背景并不尽如陈立夫所言:
“本党自北伐完成以后……五载以还,纷争迭见,反动之势焰未消,而党内之隐忧环伏,革命大业,几若断若续,若可为若不可为矣。窃恨垂成之功,不败于敌人之摧残,而败于同党之阴贼;不挫于敌人之分化,而挫于同党之离析。党基摇动,党统垂绝。批评之者,且将讥之曰:亡中国国民党者,中国国民党也。呜呼,凡属忠实同志,睹此情状,宁不痛心疾首,思有以挽此末运欤……近更环顾党内,小组织纷起,公然恣肆,号召一方,所谓新中国国民党、社会民主义〔党〕、改组同志会者,或则标新立异,或则死灰复燃,胥为本党同志直接或间接之组织,于主义政纲则曲解,于革命进程则武断,言论悖谬,触目惊心……当此叛变纷乘之际,本党垂危之秋,惟有亟起团结本党忠实同志,于公忠勇毅之领袖领导之下,与叛背本党者相周旋。党外无我仇,凡谋倾覆本党者仇之;党内无我敌,凡谋摧毁本党者敌之……一致拥护蒋中正同志为本党唯一领袖,领导吾人,完成革命使命。”
从上引文献观之,“青白团”和“中国国民党忠实党员同盟会”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国民党党内的严重危机和各反蒋派系的挑战,树立蒋介石在党内的最高领袖权威。显然,“青白团”与力行社的成立,均是蒋介石在1932年下野复出后所采取的应变措施。
蒋何以在力行社成立三个月之后,又令陈氏兄弟成立与力行社相类似的秘密团体?蒋的这一做法,一般认为是他的一种政治谋略的运用。蒋惯于搞双轨组织,以使其相竞相成,相克相生,从相互制衡中达到驾驭的目的。陈立夫晚年回忆录中即明确指责蒋介石“好使部下力量对立”。在蒋一生政治生涯中,确不乏此类政治谋略运用的实例。除此之外,蒋对力行社“期望值”的下降和渐失望,有可能促使他对陈氏兄弟的党机器重新寄予希望。1932年11月30日蒋介石日记载:“与立夫谈党事,如明年不能形成新党基础,则再过三年,余年五十,救国之日愈短,希望更少,命其努力进行也。”蒋令陈氏兄弟依照力行社的组织形式成立一个新的秘密组织,与力行社一道,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肩负起辅佐他建立个人领袖权威的重任。
组织结构
从所掌握的资料看,陈氏兄弟所建立的,是一个与力行社相类似的多层级的金字塔结构的组织系统。由于新组织的名称不为外人所知,外人仍以“CC系”名之。“青白团”是CC系的顶层组织,内设中央干事会,由陈果夫陈立夫、余井塘、张厉生叶秀峰徐恩曾张道藩周佛海程天放等人组成。据胡梦华回忆,该团由陈果夫和陈立夫分别任正、副干事长。“青白团”的成员为数不多,主要是各地各部门的CC骨干分子。其具体人数则说法不一,有的说有五十余人,亦说有二百多人。
“中国国民党忠实党员同盟会”(以下简称“忠实党员同盟会”)是CC系的次级组织。有关这一组织的名称,由于其秘密性质,当时人多不甚明了,如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的王子壮在其日记中写道:“二陈先生所领导之CC……现在似又称忠实同志会,不过一般人仍以CC目之”。“忠实党员同盟会”的中央干事和省级干事长一般由“青白团”成员兼任。“青白团”没有地方组织。“忠实党员同盟会”则有一个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系统,其组织规模远超过“青白团”,是CC系在地方活动的组织主体。CC系在全国各地的组织活动,主要通过“忠实党员同盟会”的组织网络来进行。部分“忠实党员同盟会”的骨干会员同时也是“青白团”团员。胡梦华即称他的入团入会手续是同时履行的。
“中国国民党忠实党员同盟会”的组织形态,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以“始终奉蒋中正同志为本党唯一领袖”为中心宗旨;声称“吾人为完成一党一国之历史任务,须使本党及领袖获得绝对的政治支配权”。每个入会会员均要求宣誓“绝对服从并拥护唯一之领袖”,并规定“宣扬本党领袖蒋中正同志之革命功绩”为每个会员的基本任务。
二、以“绝对集权制”为组织原则,强调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全会绝对服从领袖,要求会员“牺牲个人之一切自由、权利、幸福,甚至生命,以求本会目的之实现”,放弃了国民党名义上遵循的“民主集权制”。
三、组织系统共分5级,依次为:中央干部→省市干部→地方干部→地方支部→地方分部,与国民党组织系统大致相仿。“干部”是各级组织机构的称谓,相当于国民党的各级“党部”。各级“干部”内分别设若干干事和一名干事长;各级干事长为指挥各级组织的最高领袖,有最后决定权,有别于国民党党部的委员制。省市以下各级“干部”的干事长和干事,均由上级指派,而不由选举产生。规定省市“干部”每两周须开会一次,地方“干部”、地方支部和地方分部每周须开会一次。此外,省和地方“干部”的干事每月须对同级干事长作书面报告一次;省和地方“干部”的干事长每月须向其上级“干部”作书面报告一次;地方支部或分部每周须向区“干部”报告工作一次。
四、以“9”为分层计数单位,如中央“干部”由9名中央干事组成;省“干部”由9名省干事组成;省以下的各级干事亦以9人为限。此外,一省之内划分为若干区,但至多不超过9区;一区之内划分为若干地方,组织地方“干部”,但至多不超过9个;一地方之内以设9个地方支部为限;地方支部为本会的基本组织,每一支部以9名会员为限;地方支部之下,必要时得设地方分部,但每一支部之下,以设9个分部为限,每一分部会员以9人为限。CC系似乎迷信“9”这个数字。
五、会员入会,须经中央“干部”考核认为合格,或经省市“干部”会议通过报请中央“干部”核准。凡经核准为会员者,须填具中国国民党忠实党员宣誓书,并履行“忠实党员宣誓”手续。规定会员有从事本会指定之一切工作的义务。
六、会员吸收对象分基本对象和普通对象。基本对象为大、中学学生,各级学校教师,各级党部活动分子,经济界之金融家、实业家、技术人才,尚未加入国民党的军人;普通对象为各级政府公务员,农村的民团队长,工厂工头,公司银行办事人员,商店店员和其他中下层社会的职业群众。
以上是“忠实党员同盟会”的法理形态。一般而言,一个组织的实际运作不可能完全依其法理形态进行。由于陈氏兄弟掌控着国民党中央组织大权,大多数省市党部控扼在CC系分子之手。故“青白团”和“忠实党员同盟会”的中上层组织系统主要寄附于国民党各级党部组织,不仅其中央干事会的办事处附设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机关内(1935年底以前),“忠实党员同盟会”的各省市干事和干事长也多由国民党各省市党部执监委员担任。在这些省市,其活动对内秘密,对外则凭借国民党各省市党部的招牌进行。省市党部遇有重大事件,一般先提交“忠实党员同盟会”在该省市的干事会审议通过,然后再由党部公开执行。“忠实党员同盟会”的省市干事会实际上成了这些省市国民党党部的领导核心。
CC系的第三层级组织为“活动集社”,第四层级组织为“外围团体”。其组织章程规定,“活动集社”和“外围团体”均依社会对象组织之,分青年、农民、工人、商人、文化教育、政治人员、经济实业、特种团体等类别。“活动集社”以每一区域每一职业界组织一个为原则。在各省,平均每县须有一个“活动集社”;象上海这样的特别市,则要求学生界、教育界和工商界各成立一个“活动集社”,但同一职业界不能有两个“活动集社”。“外围团体”则要求多方发展,如在青年中组织同学会、学生自治会、学术研究会,工人中组织工会、工人福利会,商人中组织商会、国货促进会,文化教育界组织文化协会、科学研究会、教职员联合会等。
在名称上,“活动集社”称作“某某社”(如干社、诚社),“外围团体”称作“某某会”(如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在CC系地方组织中,“忠实党员同盟会”为地方活动的主体和核心,负责指导和发展“活动集社”。再由“活动集社”指导发展“外围团体”。在CC系的组织计划中,规定一个“活动集社”至少须领导两个以上的“外围团体”。
“活动集社”与“外围团体”之间,一秘密一公开,双轨并进。前者主要吸收“积极分子”,后者主要吸收“同情分子”。以青年学生为例,其《组织发展计划大纲》将青年学生分为两类:一类为活动分子,一类为勤学分子;认为前者容易接受其主张,一般直接吸收进“活动集社”;后者多不愿意作公开的急激的政治斗争,一般吸收进“外围团体”。加入“活动集社”的分子,必须经“忠实党员同盟会”干部核准,并履行宣誓手续;加入“外围团体”的分子亦须经“忠实党员同盟会”干部核准,但毋须履行宣誓手续。
除“外围团体”为公开组织外,“青白团”、“忠实党员同盟会”和“活动集社”均为绝对秘密组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只有纵的关系而无横的联络。下级组织成员一般不了解上级组织的存在。如“忠实党员同盟会”所订《地方组织通则》的附则规定:“本通则除会员得备知全部外,对第二级只得就其切需揭示其所应明了之点,对于第三级分子绝对秘密。”“外围团体”和“活动集社”的成员固不知有“青白团”和“忠实党员同盟会”,“忠实党员同盟会”除干部外,一般会员亦多不知有“青白团”的存在。如夏赓英曾于1936年履行过“忠实党员宣誓”手续,自认为是CC系的重要分子,却不知有“青白团”这一组织。他只从别人处听说有一个叫“青白团”的组织是CC派领导的。他推测“青白团”只是CC派的外围组织。
宣布取消
青白团自建立以来,就和国民党内另一秘密组织力行社互相倾轧。1935年12月12日,蒋介石密召陈立夫和力行社负责人刘健群,商议将青白团和力行社合并,但未能成功。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青白团与力行社一道被蒋介石宣布取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21 12:47
目录
概述
团体成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