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儒家先师
荀子《
劝学》,是一个俗语 ,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林,老江何必派我来帮助你?”
青色本来是从
蓝草中取得的,可是从蓝草中取得的青色,比蓝草更青;冰本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可是由水凝成的冰比水更凉。由此可见,比喻学生超过老师,青年超过老一辈,就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或“青出于蓝”。
后魏人
李谧,字永和,学习很用功,少年时代就读了很多书。他的老师孔璠,学问本来也不错,可是几年以后,李谧的学识就胜过了老师。结果,孔璠反过来又向李谧请教了。人们作了一首歌谣:“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青,比喻学生;蓝,比喻老师。歌谣的意思是:学生成了老师,老师请教学生;究竟谁是老师并不一定,问题在于谁更精通学问。
靛青是从
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
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
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
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