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在室外放的电影
露天电影就是在室外放的电影。农村一般在晒谷场、学校操场进行,采用8.75mm放映机或16MM放映机、活动幕布。在我国七十年代开始流行,其费用由单位或个人承担,观看者不需要买票,可以随意进场观看。露天电影刚出现在农村时,听到有放影的消息,人们往往成群结队赶赴几公里,甚至十多公里以外观看。现在人们对露天电影带着乡愁般的怀念。只因缺乏,而格外感激。
基本介绍
放映地点一般是在农村的晒场,遇到下雨天,一般都是提前散场或改期。放映方法所谓的电影也就是在晒谷场的边上,在泥地里插上两根竹杆或是小树杆,再在竹或树杆的顶部系上一块白色幕布,然后在晒谷场中找好位置,摆上机器,调试好,便可开始了。观众本村男女老少,当然也少不了附近几个村的闻讯赶来的青年男女和小孩,很多时候,看露天电影也成了当时不同村男女互相相个面或是谈对象的好场所与好借口。影片以革命战斗故事片居多,如《红日》、《难忘的战斗》、《地道战》、《英雄儿女》、《今天我休息》、《林海雪原》、《海鹰》、《东方红》等。
播放原理
露天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电影是人类史上的重要发明,它借助了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
1888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最早提出这个概念,后来他的员工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在1889年和1892年之间极大程度地发展了这个技术。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 他们的电影机由一个暗箱组成,里面装有35毫米凿孔胶片间歇运动的牵引机构和遮光旋转机构,并装有一个摄影镜头和放映镜头。装上摄影镜头时,可以以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获得负片。取下摄影镜头,将曝光后的负片与另一条未曝光的胶卷贴在一起曝光后转成正片。放映时,正片装入机内。点燃灯泡后,光束穿过胶片和镜头,静止的画面以极短的间隔次高速地通过片窗,使影像在观看者的视网膜上暂留,观众便可看到一组活动的画面。
出现问题
露天活动结束后人群散去垃圾满地已经成为活动主办方最头疼的一个问题。2005年,上海市18座公园首次免费放映露天电影,吸引来无数观众享受文化大餐。可是,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以及结束散场时,总有一些观众随意把矿泉水瓶或者餐巾纸等垃圾丢弃在现场,很煞风景。 为了在电影结束时留下一片干净的场地,上海市绿化管理局、静安区绿化管理局等单位花了不少心思。梧桐大道的两侧插着彩旗,一块块提示板上写着“公共道德首先在公园里践行;文明礼仪首先在公园里倡导”等提示语。入场时,12名志愿者又会提醒每一位观众:请不要乱扔垃圾、不要大声喧哗,文明看电影。每个志愿者的手中还拿着一把白色塑料袋,是给观众准备的垃圾袋。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几位观众无处丢弃食品包装袋和矿泉水瓶时,志愿者会上前递给他们垃圾袋。电影放映结束时,志愿者们又提醒观众把垃圾带走,做到垃圾随人走。观众们绝大多数都很自觉,人群散去后,现场如观众来前时一般干净。
时尚
在雅典有一种最独特的,最有趣的夜晚休闲方式之一就是去众多户外电影院欣赏一下露天电影,就像在普拉卡区的Cine Paris。雅典全市各地都有很多这样的电影院,有些在屋顶,有些在公园。决大多数这种电影院都播放的是原版电影,而且90%都会是英文。这里的电影院是有酒吧,可以出售啤酒的。同时他们还出售白兰地,希腊饭后酒以及各种下酒菜。在Cine Paris户外电影院的周围通常会有推小吃车的人出售各种小吃,热豆。
流行时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流行指数:★★★★☆
应该说,露天电影是几代中国人共有的记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渐出历史舞台,露天电影一直是丰富生活的重要娱乐项目,尤其在广大农村。一面幕布、一个放映员、一束光,自己搬来板凳的人们,几乎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全部要素。换片的“中场”,会有人影或大脑袋映在幕布上,幕布白光闪着321倒计时一样,电影又开始。2000年,文化部门“送电影下乡”,露天的电影带着怀旧色彩又出现在农村,不过据报道观影人数,已非昔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9 22:41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播放原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