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斯特·亚瑟·梵格
瑞士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讲席教授
霍斯特·亚瑟·梵格(Horst Arthur Vogel),男,瑞士籍,1948年出生于德国维尔茨堡,瑞士科学院院士,美国发明科学院院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终身成就教授,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讲席教授、深圳先进院医药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人物经历
1948年,霍斯特·亚瑟·梵格出生于德国维尔茨堡。
1967年至1973年,霍斯特·亚瑟·梵格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Julius Maximilians Universität Würzburg)以本硕连读方式就读化学专业。
1974年至1978年,在德国哥廷根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 Göttingen)就读,毕业获得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
1978年至1984年,在德国马普生物研究所以科学家身份工作。
1985年至1988年,在瑞士巴塞尔大学以科学家身份工作。
1989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以访问科学家身份工作。
198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先后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PFL)获得助理教授(1989年)、副教授(1994年)、 教授(1996年)。
2011年,入选成为瑞士科学院院士。
2014年,获得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PFL) 终身成就荣誉教授,同年,当选美国发明科学院院士。
2019年,入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计算药物中心担任首席科学家,同年,获评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国际杰出学者”、”国际特需人才”(PIFI)、深圳市鹏城学者。
2020年,担任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讲席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霍斯特·亚瑟·梵格领导着一个多学科实验室,该实验室将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与微米和纳米技术联系起来。他的实验室的研究活动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发展,这些发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应用:
1.发明了全球第一块测试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GPCR)激活过程的生物芯片;
2.全球第一块自动化测试细胞电生理的生物芯片;
3.在活体细胞环境下高通量标记膜蛋白后期修饰的生物芯片技术;
4.第一个在无荧光标记状态下测试单个膜蛋白细胞性质的生物芯片;
5.解析了第一个哺乳动物环状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
他的研究重点是阐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和功能。这两类膜蛋白覆盖了大多数人膜蛋白,在细胞的正常功能中起着核心作用,参与许多严重的疾病。蛋白质的高分辨率结构以及它们在细胞生物化学网络中的功能相互作用是正确理解它们的功能所必需的,并且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来治疗由这些膜蛋白的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这些受体的激活过程中的不同结构状态及其与细胞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将在其天然细胞环境中使用冷冻电子和光学显微镜,结合互补的生物物理技术进行研究。
据2024年5月深圳理工大学官网数据,霍斯特·亚瑟·梵格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总引用次数超过20000次,H-index 为77。
据2024年5月深圳理工大学官网数据,在过去30年当中,霍斯特·亚瑟·梵格每年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作报告10余次。
2019年11月13日,以“共建活力湾区,携手开放创新”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下午举行了“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活动——信息与生物技术(IBT)院士论坛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霍斯特·亚瑟·梵格以《利用顶尖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动现代药物研发》为题做了主题报告,分享了生物芯片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针对膜蛋白药物靶标,进行新药发现的前沿生物科技。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梵格院士对华立场坚定、长期友好。他全职加入深圳先进院,扎根深圳热土贡献其毕生研究成果,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鼓励生物创新的方针,解决疾病,造福民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评)
霍斯特·亚瑟·梵格孜孜不倦地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耕耘,即使退休,也依然选择在这一领域深挖。(深圳新闻网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5 13:4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