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拼音:huò)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是雨,下部是一只或几只鸟。群鸟冒雨飞翔,会发出声响,霍的本义就是鸟飞行时发出的霍霍声。引申指疾速声,亦指疾速。
文字溯源
会意字。
甲骨文(图1-3)上部是“
雨”字,为降雨或雨滴状;下部是三只鸟(“
隹”),有时也减少鸟的数量作图4。两相会意,表示鸟在雨中飞翔时发出了霍霍的声音。到了西周,作一个“隹”的字形消失,作三个“隹”的字形保留,同时出现了作两个“隹”的字形(图5)。战国时,作二“隹”的字形成为主流(图7、8),《说文解字》采纳了此种结构(图9),隶变后楷书作靃。“靃”笔画较多,书写速度慢,到了汉代,又将“靃”下部的两个“隹”减少为一个,楷书作“霍”,这种结构在当时也很盛行。时下有的字形还在“隹”下部多出一个“又”字,隶变后楷书作“䨥”,这个字形并不常见,后并入俗体字。
因为鸟在大雨中快飞,发出霍霍之声,这就引申为象声词,如古乐府《木兰诗》:“磨刀霍霍向猪羊。”“疾飞”则有“快”义,这就可以引申为“突然”“忽然”,如司马相如《大人赋》:“焕然雾除,霍然云消。”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霍作靃,后简化为霍。
说文解字
【卷四上】【雔部】呼郭切(huò)
靃,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靃然。
说文解字注
“飞声也。”注:此字之本义也,引伸为挥霍,为靃靡。靃靡音选委切。
“从雨雔。”注:各本少此三字,今补。呼郭切。五部。俗作霍。
“雨而雔飞者其声靃然。”注:说从雨之意。
广韵
虚郭切,入铎晓 ‖霍声铎部(huò)
霍,挥霍。《尔雅》曰:“霍山为南岳。”又姓,武王弟霍叔之后。虚郭切。十二。
康熙字典
【戌集中】【雨部】 霍
《广韵》虚郭切。《集韵》《韵会》《正韵》忽郭切,并音霩。《玉篇》:挥霍。《集韵》:挥霍,猝遽也。陆机《文赋》:纷纭挥霍。注:挥霍,疾貌。马融《广成颂》:徽嫿霍奕。
又《荀子·议兵篇》:霍焉离耳。注:霍焉,犹涣焉也。司马相如《大人赋》:霍然云消。
又扬雄《甘泉赋》:翕赫曶霍。注:师古曰:开合之貌。文选注:曶霍,疾貌。
又《前汉·严助传》: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疾。
又《尔雅·释山》:大山宫,小山霍。注:宫谓围绕之。疏:小山在中,大山在外,围绕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谓大山名宫,小山名霍也。
又山名。《尔雅·释山》:江南衡。注:衡山,南岳。又:霍山为南岳。注:即天柱山。疏:衡之与霍,一山而有二名也。本衡山,一名霍山。汉武帝移岳神於天柱,又名天柱,亦为霍,故汉已来衡霍别矣。注:即天柱山。此据作注时霍山为言也。其经之霍山,即江南衡是也。○按据此注,霍山有二,南岳衡山及天柱山,皆名霍山。白虎通:南方为霍,霍之为言护也。言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风俗通义,衡山,一名霍山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
又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尔雅释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晋语:景霍以为城。注:景,大也。大霍,晋山名。
又国名。《书·蔡仲之命传》:武王克商,封弟叔处于霍。《左传·闵元年》:灭霍。注:永安县有霍大山。霍国,姬姓。
又邑名。《左传·哀四年》:袭梁及霍。注:梁南有霍阳山,蛮子之邑也。《公羊传·僖二十一年》:会于霍。
又姓。《广韵》:武王弟霍叔之后也。
又与藿通。《前汉·鲍宣传》:浆酒霍肉。注:刘德曰:视肉如藿也。师古曰:霍,豆菜,贫人茹之。
又《玉篇》:鸟飞急疾貌。
又《集韵》历各切,音洛。艸名。《尔雅·释草》:枹霍首。
又《集韵》曷各切,音鹤。义同。或作藿。通作隺。
又上声,音琐。霍人,地名。《史记·周勃世家》:降下霍人。注:正义曰:霍,音琐,又蘇寡反。师古曰:山寡反。
【戌集中】【雨部】 靃
《唐韵》呼郭切。《集韵》《韵会》《正韵》忽郭切,并音霍。《说文》: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霍然。
又《广韵》《韵会》《正韵》息委切。《集韵》选委切,并音髓。《玉篇》:露也。
又《广韵》:靃靡,草弱貌。《楚辞·招隐士》:薠草靃靡。
又《集韵》:靃靃,细貌。
又《玉篇》绥彼切,音髓。靃靡,草随风貌。亦作霍。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一(横)②丶(点)③㇖(横钩)④丨(竖)⑤丶(点)⑥丶(点)⑦丶(点)⑧丶(点)⑨ノ(撇)⑩丨(竖)⑪丶(点)⑫一(横)⑬一(横)⑭一(横)⑮丨(竖)⑯一(横)
【写法】❶“雨”扁“隹”长。❷“雨”居上半格,首笔横居上居中,竖笔在竖中线,四点分列竖笔两边。❸“隹”居下半格;首笔撇较长,起笔横中线上侧,撇尖超过“雨”左侧;点笔在田字格中心右上侧;首横在横中线下侧,末横最长;竖笔在竖中线右侧。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