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简称DR)即电力需求响应的简称,是指当电力批发市场价格升高或系统可靠性受威胁时,电力用户接收到供电方发出的诱导性减少负荷的直接补偿通知或者电力价格上升信号后,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达到减少或者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从而保障电网稳定,并抑制电价上升的短期行为。它是
需求侧管理(DSM)的解决方案之一。
简介
基于价格的需求响应是指用户根据收到的价格信号,包括
分时电价(Time of Use Pricing,TOU)、实时电价(Real Time Pricing,RTP)和尖峰电价(Critical Peak Pricing,CPP)等,相应地调整电力需求。
通常采用基于电价需求侧响应策略的为不可调度资源,主要是指居民负荷。而可调度资源主要采用基于激励的需求侧响应策略。与需求侧资源不同,需求侧响应是指响应电力市场或者电网可靠性的需求侧资源用能暂时性的改变,需求侧资源指的是可以提供需求侧响应的可测集中负荷。
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资源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资源、负荷资源、储能资源。
需求侧管理是通过一系列途径,例如经济补贴手段、强制法律手段、宣传手段等调整用户负荷或者用电模式,引导用户科学合理的用电。需求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节能途径,旨在降低负荷需求减少装机容量,将部分高峰负荷转移到低谷时期,降低负荷峰谷差。
需求侧响应是需求侧管理的衍生物。但需求侧响应对于负荷管理的方式与需求侧管理传统的负荷管理方式有一定的区别:需求侧响应对于负荷的处理方式倾向于从市场情况的角度,特别是价格信号,来对负荷需求或者用电模式进行调整,进而促进市场稳定和电网可靠性。而需求侧管理中的负荷管理通常是在某合适时段使用负荷控制装置主动切断系统内部分电力供应,将负荷从高峰期转移至低谷期。电力市场的开放性以及实时价格的可实现性是需求侧响应实现的前提。需求侧管理只是负荷控制的一种手段,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用户的实际用电感受,在这一点上需求侧响应能够更有效的达到要求。
响应策略
需求侧响应策略主要分为两种:基于价格和基于激励。其中基于价格的需求侧响应策略分为分时电价、尖峰电价和实时电价。分时电价是国内较为常见的一种电价策略,能有效反映电网不同时段供电成本差别的电价机制,其措施主要是在高峰数段适当提高电价,在低谷时期适当降低电价,降低负荷峰谷差,改善用户用电,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负荷管理是需求侧响应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对需求侧负荷的调控改善用户用电习惯,达到降低电网最大负荷,降低系统装机容量,减少运行费用的目标负荷管理通常的管理形式分为三种,即削峰、填谷和移峰填谷。削峰指的是减少高峰时期电网负荷需求,填谷指的是增加系统闲时发电容量利用水平,移峰填谷指的是调整峰谷时期负荷使用方式。需求侧负荷一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重要负荷,可平移负荷,可调整负荷。这是根据负荷的重要性进行划分的,重要负荷是指在特定时段不可以断电的负荷,可平移负荷指的是在允许的一定范围内,可以将负荷的使用时间从一个区间转移到另一个区间,转移负荷不能超过最大允许转移量,可调整负荷是用户使用的直接结果,提前预测客户使用负荷量具有一定的困难性,所以通常采用历史数据进行评估处理。而实际上由于重要负荷的固定性和不可中断性,使其无法更改使用时间,同时可调整负荷的数量及类型的难以预测性,需求侧负荷着重考虑的是可平移负荷对微网经济优化调度的影响。
应用
基于激励的DR是指DR实施机构根据电力系统供需状况制定相应政策,用户在系统需要或电力紧张时减少电力需求,以此获得直接补偿或其他时段的优惠电价,包括直接负荷控制(Direct Load Control,DLC)、可中断负荷(Interruptible Load,IL)、需求侧竞价(Demand Side Bidding,DSB)、紧急需求响应(Emergency Demand Response,EDR)、容量市场项目和辅助服务项目等。参与用户获得的激励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独立于现有电价政策的直接补偿;二是在现有电价基础上给予折扣优惠。在需求响应计划实施前,通常DR实施机构要与参与用户提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需求响应的内容(削减用电负荷大小及核算标准、响应持续时间、合同期内的最大响应次数等),提前通知时间、补偿或电价折扣标准、以及违约的惩罚措施等。
供应链中的术语,是指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物流企业对于满足客户需求的反应,目的是为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