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行者
路内著长篇小说
《雾行者》中国当代作家路内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20年1月。
内容简介
《雾行者》讲述了美仙建材公司仓库管理员周劭重返故地,调查一起部门同事的车祸死亡事件。与此同时,他的多年好友、南京仓管理员端木云不告而别。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时代正在到来。这是一本关于世纪交替的小说,从1998年的夏季,到奥运前夕的2008年。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当21世纪走入第三个十年,人们或许已能够以更完整的历史语境审视中国社会在世纪之交发生的剧变: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以及随之而来的身份流转、悬浮状态和不确定性。这正是路内小说《雾行者》的时代背景。
对于1998—2008年之间的中国,路内的最大印象就是人口流动,他认为流动人口塑造了那十年的中国,而其背后的驱动力是全球化、市场化,这个力量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雾行者》从寒冷北方到炎热南方,从江浙沪交界处开发区到西南部废弃兵工厂,横穿318国道,直抵喜马拉雅山脉,各色人物登场讲述奇迹式的故事,以小说的方法重塑那十年的时空。
2010年时,路内更想做的仅仅是把故事讲出来,但是当落笔去写的时候,发现题材非常难处理,在最后一年半的时间里面,则感觉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了,越往后越是作家个人情感的调动问题,到最后的想法是不能输给小说,如果输掉就是前功尽弃。
何为《雾行者》,路内解释,就是在“在雾中远去的人”:一群想要消灭过去之我的人,那些曾经的文学青年,经历不同的风土与时间,走向极远之处,用不同的方式寻求安慰和解脱。
人物介绍
端木云
周劭的大学同学,来自贫困的农村,喜欢文艺。20世纪90年代末,两人一起去美仙瓷砖公司应聘,成为了外仓管理员。端木云被派往重庆。端木云最初的作品,其自费出版的小说集,其第一次赴川参加笔会的文学同伴便浮出水面。很多年以后,也就是《雾行者》将要临近结尾时,端木云在某个书店出席其小说集的读者见面会时,读者只有一位戴眼镜的姑娘顾青铜,还是其曾经认识的房东的女儿。在小说的最后一章,端木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重述了自己的这段经历。狭窄山坳的后半夜,那辆开往重庆的火车停在某个破败的小站,“文革”时期的标语清晰可见,像是进入到另一个缥缈的年代。
周劭
端木云的大学同学,来自上海,他们是同学校友,又是共同的文学青年。毕业后的求生求职,让他们走向社会,而文学的志向又让他们在摹仿和想象的世界中成长。周劭与端木云来到位于铁井镇的开发区,这里聚集了数以万计的打工仔,人他们在这里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无故消失的叉车司机,离奇死亡的旅店老板。
辛未来
一个女性角色,一出场是个诗人,文艺女青年,中间消失了一段时间,等到再出现时变成了在食品工厂做卧底的调查记者。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时代意象
《雾行者》拆解过后可以被书写为“雾”和“行者”,这两个意象所组接而成的形态具有强烈的场景感,这种场面上的疏离也落在了小说的每一个角落中。他将人物的行为动机和生存状态拆解为了理想与现实的两个层面,一方面,他们是时代洪流中被无限磨灭的模糊群体,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在时代变迁中代表着底层精神状态和心理诉求的纯粹个体。在这种现实主义构建而成的梦境书写之下,小说在一种彷徨的无措中完成了对时代的灰暗解读,呈现出了某种独属于生命角色的历史烙印。
艺术特色
小文学青年书写
《雾行者》的一条支线,是书写活在世纪交替的小文学青年,对其内心的文学价值提出种种诘问。
复调小说结构
《雾行者》是一本“不太纯粹”的小说,这首先体现在它的叙事文体和叙事人称上。全书的五个章节由五种叙事风格(梦境、寓言、当代现实、小说素材和文学批评)杂糅拼贴而成(似乎是在致敬波拉尼奥《2666》的五个部分),前四章的第三人称叙述(上帝视角)和第五章的第一人称叙述(端木云的主观视角)结合得毫无违和感,各章的主人公在周劭和端木云间穿插交叠,叙事时间线也变得不再规整,而是在1998至2008间跳跃往复。读者仿佛置身一个蜿蜒曲折的巨型迷宫中,甚至能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看到他们对同一件事的讲述,具备了巴赫金提出的“复调小说”的结构,主人公为各自的观点辩护,呈现出了一种多声部的“复调”。
社会背景
《雾行者》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从1998到2008,正是中国经济发展腾飞的十年,也是普通人的生活变化最大的十年。这十年间发生了许多值得铭记的新闻事件,包括“9·11”恐怖袭击、全民抗击“非典”、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值得庆幸的是,作者并未单纯把这些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当成一把提示读者故事时间的叙事标尺,也没有浮皮潦草地做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拼贴,过分渲染这些事对普通人的影响,而是试图将其作为情节的点缀,让读者得以在真实时空的裂缝中一窥小说人物的“平行宇宙”。
主体转变
《雾行者》的故事线是极为复杂的,长达十年的跨度和不断出场又陡然“失踪”的人物在作者笔下不断跳跃,叙述主体也不断进行转变,使得作者路内仿佛成为了一个擅长于场面调度的导演,不断地在文字中实行着场景切换,人物一幕幕变换,而时间和场景始终沉默而匀速地推进。路内将小说的故事主线概括为“爱情、杀人、爱情、杀人”,这种故事主线的书写在当代小说中并不罕见,小说分为五章,每一章都以一个案件开头,或是车祸死去的青年,或是被匕首杀死的保安等等,在这些冷酷而血淋淋的案件堆叠之下,小说形成了一种绝妙的视觉张力。
作品影响
2020年12月29日,《雾行者》获2020收获文学榜·长篇小说第三名。
2021年1月4日,《雾行者》入选《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好书。
2021年1月16日,《雾行者》获“《扬子江文学评论》2020年度文学排行榜”长篇小说第四名。
2021年2月4日,《雾行者》入选《南方周末》2020年度十大好书。
2021年8月27日,《雾行者》位列2021年度海外馆藏中文图书第八名。
2022年10月12日,《雾行者》获得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
作品评价
“如何描述工业中国那如雾一般的质地,那一大片城镇,那一大群甚至不留名字的人?在这样的时空,文学还有意思吗?对谁有意思?在一部小说里同时面对这两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路内做到了,这是他写作生涯的里程碑。”(作家梁文道评)
“我原本是以某种陌生的、毫无期待的方式进入小说《雾行者》的,但是被小说的人物和书写角度抓住,最后没有障碍、毫无疲惫地读完。阅读《雾行者》对她而言是一次快乐的经验,此前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已经很久未有过这种被人物从严肃文学的深处召唤和吸引的经验了。路内充分把握住了作为被书写对象的中国社会、中国现实,以及特定的时代下的一个个特定的人,在高度自觉的文体实验和形式感之间可贵地达成了平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评)
“路内的写作历程中,《雾行者》无疑占据了特殊的位置。这不仅因为《雾行者》是路内创作中体量最为庞大的一部。某种意义上,体量的庞大往往意味着强盛的叙说愿望以及推动这愿望的更深邃的思考,也不仅因为《雾行者》所叙述的时间最为接近当下,路内的小说时间终于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走入了新的世纪,也因为《雾行者》一改昔日单纯忧伤的调子,变得含混、丰沛与复杂了。”(评论家岳雯评)
“路内新作《雾行者》,看似在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内部兜兜转转,实际上却在尝试重绘上世纪90年代的社会生活图景并诠释其内在精神。”(青年评论家、诗人李壮评)
“路内的新作《雾行者》更进一步将这种时代情绪和状态通过不断游走与变换身份的小镇人物勾勒出来,凸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发展样貌——芜杂中充满生机,艰难而又不失希望,怀抱理想又扎根现实。”(作家、评论家刘大先评)
70后作家路内以《雾行者》书写世纪之交的中国,写下那个时代的群像,路内被誉为中国城镇叙事和工业时代最好的书写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评)
出版信息
2020年1月,《雾行者》由上海三联书店首次出版。
作者简介
路内,小说家,1973年生,现居上海。著有长篇小说系列“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长篇小说《云中人》《花街往事》《慈悲》,及短篇小说集《十七岁的轻骑兵》等。曾获施耐庵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家、春风图书奖年度白金作家、《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人物、《智族GQ》年度作家等奖项。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3 03:1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