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碧是指山寨的雪碧
饮料,该
产品外包装与“雪碧” 产品相同,可名字却写着“雷碧”,口味略有不同,实在雷人。
山寨无处不在。有媒体报道,某地乡下举办婚宴时,主家招待客人的饮料竟被发现是假的雪碧——外包装看上去跟雪碧没什么差别,但细看名字却是“雷碧”。客人们对这种难喝的山寨货纷纷摇头,表示“彻底被雷碧了”。
现实生活中,被山寨货搞坏心情的事经常发生。喝饮料,除了被“雷碧”雷到,还有可能被“云碧”、“露碧”毙掉;而遭遇“咏动”、“泳动”、“脉劫”打劫,也在所难免。至于吃方便面,被“唐师傅”、“康帅傅”、“康师博”这些“师傅”们坏胃口的人,那就多了去了。其他产品领域的山寨也很多,根本无法一一列举。这么说吧,凡有人生活的地方,必有山寨存在。
生活被山寨货包围,的确很烦人,但这种山寨虽多却都并不高明,只要消费者擦亮眼睛看仔细点,就很容易发现问题,避免上当受骗。而市场监管部门用点心加强监管,这些山寨们也容易被清理,终成不了什么大事,造不成多大危害。
当然,山寨行为并不局限于这种简单弱智的表面模仿,而商家们一旦增加山寨行为的技术含量,将其隐藏起来,那就比较难对付了。比如,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消费者在某商场购买了一件知名品牌上衣,该消费者经过了解发现,这件衣服的产地和品牌属地均为土耳其,但服装代理商在制作商品中文标签时却将产地翻译为意大利。于是他以商场涉嫌欺诈为由将其告上法院。受理此案的法院经审理,认定这家商场构成欺诈,依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退一赔一”原则,判决退还原告货款,并赔偿等额钱款。
换标签这种山寨作假技术含量够高吧,消费者若不懂外语还真发现不了!其实,商家由于一时疏忽或者出于故意将商品产地标错,这种客观上给消费者造成误导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毋庸置疑,由于许多消费者对于涉及商品标识的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并不是十分了解,尤其受外文水平的限制,对进口商品的外文标识信息难以正确解读,无法辨别对应中文翻译的对错,而能够像上述案例中那位消费者一样花费心思较真的人又实在太少,这就在客观上为个别商家有意无意的“疏忽”提供了机会。
因此可以肯定,尽管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已经相当清楚完备,而政府监管部门在执法层面也已经为消费者提供了十分有效的维权途径和手段,但由于消费者存在维权盲区、误区,商家暗中山寨的欺诈行为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其成功率也远比我们想象的高。
事实上,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要揭穿商家的山寨把戏并不难,只要把握以下两个简单原则即可:第一是就低不就高原则。上述案例中商家把产地土耳其翻译为意大利,无非是企图以此提高商品的价格,因为意大利货比土耳其货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价位,依此类推,把
菲律宾标成日本、把泰国标为法国、把东莞标为香港等等,都是商家在玩趋高避低的把戏,消费者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很容易发现问题。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判断其他标识内容,比如本来羊毛含量为50%却标成80%、本来是人造革制品却标为真皮、本为低等级却标为高等级、本为“有效日期”却译成“生产日期”……
更为关键的是第二个原则,即没事找事原则,或者说是较真原则。文首的“雷碧”,只要细看一眼这么简单地较真一下,就不会受骗。除非就是为了图便宜,“明知是山寨,偏向山寨行”。当然,发现山寨作假只是较真的开始,接下来向有关部门举报或诉至法院,最终打击这种行为,才是较真的目的。正所谓,产生怀疑诚可贵,发现问题价亦高,若要利益得保护,维权部门跑几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