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筑
零碳排放的建筑物
零碳建筑是指零碳排放的建筑物,可以独立于电网运作,能够依靠太阳能或风能运作。这种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
定义
零碳城市源自罗马俱乐部提出的经济零增长理论。所谓零碳城市即指城市对气候变化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或者说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零碳建筑是零碳城市的重要一个方面,它指采用综合建筑设计方法,不用常规污染性能源(零能)和不损失绿化面积(零地)的建筑,以最大化地实现零碳城市。
零碳建筑不仅利用各种手段减少自身产生的污染,还将废物合理利用,使用环保清洁的能源,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
零碳建筑消耗的能源量与其自身产生的能源量大体相当,从而实现零排放。零碳建筑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太阳能、风能和有机垃圾发酵产生的生物质能作为核心能源达到“零能耗”;通过屋顶收集的雨水冲洗马桶或灌溉植物,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以此达到“零废水”;将有机垃圾用来发电,将无机垃圾制作成家具或建筑材料,以此达到“零废弃物”。
特点
绝对“零能”建筑是没有的。所谓“零能”是相对不用污染性常规能源(煤、气、油、柴)。提出零碳建筑带有鼓励不用污染性常规能源并加强开发可持续能源的意思。
若零碳建筑以地球陆地表面为参照面,那么太空建筑、海洋建筑、地下建筑均可称“零碳建筑”。零碳建筑重点是指地表面建房且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调地表生态环境的保护。
零碳建筑除了强调建筑围护结构的被动式节能设计外,将建筑能源需求转向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人类、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尽管真正要做到经济的零增长、温室气体的零排放都是不可能的,但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念和目标,有积极、现实的意义。
示范建筑
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
世界上第一个“零碳建筑”范例是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
贝丁顿零能源发展社区”位于伦敦西南部的萨顿镇,整个项目占地1.65公顷,包括82套公寓和2500平方米的办公和商住面积,2002年完工。通过巧妙设计并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来实现“零碳”生态社区的目的。
整个小区占地1公顷,共有99套住宅、 1405平方米的办公区以及一个展览中心、一家幼儿园、一家社区俱乐部和一个足球场,共有居民210人,工作人员60人。
生态村建筑师比尔·邓斯特的设计理念是,建造一个“零能耗发展社区”,即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是一个“零碳”项目,其目的是向人们展示一种在城市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居住的解决方案以及减少能源、水和汽车使用率的良策。
生态村的设计标准要求非常高,尤为强调对阳光、废水、空气和木材的可循环利用,各种节能措施都是从环保角度考虑,而且简便易用,经过证明都切实有效。
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是在上海世博局大力支持之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项目,该馆建成后将成为采用本土化产品建造的中国第一座零碳建筑,该项目贴合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座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零碳馆中还设有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间,全方位向世博游客展示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
零碳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其原型取自于世界上第一栋零二氧化碳社区——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零碳馆结合了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在四层高的建筑中设置有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6套零碳样板房,空调系统由太阳能、被动风能及地源热能联合驱动,向游客展示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
在世博会期间,零碳馆将以游戏的形式,让参观者通过互动活动亲身体验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细节,体验未来的减碳、零碳生活方式。零碳馆还将资助3场音乐会、举办华人建筑师作品展等时尚文化活动。
位于浦西世博园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独创设置,展出50多个世界各地在低碳环保方面有良好实践的城市案例。
北京市朝阳区光熙门北里29号楼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光熙门北里29号楼,被称为公共建筑改造领域的绿色典范。这栋楼建于1987年,经改造后成为北京市首个零碳建筑。
参考资料
“黑科技”绘就低碳生活图景.中国科技网.2024-03-14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4 09:37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