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敲牛皮糖
毛泽东提出的一种军事战术
零敲牛皮糖,是毛泽东在我军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前夕提出来的。它是集中优势兵力打小歼灭战的一个形象化的提法,是毛泽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歼灭战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即通过无数次战役战斗上的小歼灭战,小口小吃逐步扩大的办法,不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战略上消耗敌人,逐渐转化战争形势之目的。这种战法,对敌,可以打击其士气,动摇其信心,消耗其力量:对我,则可取得经验,锻炼部队,提高战术、技术水平与指挥水平,不断增强战斗力,为打大歼灭战打下良好基础。
来历
1951年5月,毛泽东听取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和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关于朝鲜战场的情况汇报后,根据志愿军入朝后连续五次运动战的经验和美英军队的作战特点,对志愿军应采取的作战方法作了明确指示。他说:“志愿军总的政治任务是轮番作战,消灭美英军九个师(几个杂牌旅营全体在内),则可解决朝鲜问题。打法上同意彭总提出的不断轮番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即‘零敲牛皮糖’的办法。每军一次以彻底干脆歼灭敌一个营为目标。一次使用三四个军(也可多一点),其他部队整补待机,有机会就打。如此轮番作战,在夏秋冬三季内将敌人削弱,明春则可进行大规模的攻势。”(《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第492页)牛皮糖,是中国农村用糯米和麦芽精制的一种黏力很强的传统糖块,用金属器具一小块一小块地敲下来,供人食用。毛泽东以此比喻打小歼灭战。同年6月,志愿军经过五次战役,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但是,由于敌军技术装备处于优势,掌握着战场制空权,对志愿军的作战行动和后方供应影响极大。加之战线越向南移,志愿军供应越困难,两翼也越加暴露,敌登陆威胁亦越大,志愿军作战的不利条件增多。同时,朝鲜是三面环海的狭窄半岛,受地理条件限制,部队难以实施广泛机动和大量歼敌。当时志愿军一次包围美军1个师,甚至1个团,都难以全歼。根据这种情况,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基本要求是:在战略上实行坚守防御作战的同时,在战役和战术上积极展开攻势行动,在巩固和改善自己阵地的同时,采取“零敲牛皮糖”,打各种小型歼灭战的方法,不断歼灭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促使战局不断向着有利于中朝的方向发展。志愿军各部队广泛采用“零敲牛皮糖”战法,在准备充分、确有把握的基础上,在若干个被选定的战术要点上,集中优势兵力火力,采取突然动作,从歼灭敌班、排、连支撑点,逐渐发展到消灭敌建制营,从而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夺取了防御作战的主动权。仅1951年6月11日至11月底,中朝两国军队就取得了歼敌25万余人的战绩。1953年,志愿军在金城以南地区一次突破敌4个师的防御正面,打入敌十几千米的纵深,取得歼敌5万余人的战果,迫敌求和停战。
实践
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中猛冲猛打,把美军驱逐到三八线以南,并且一度占领了汉城。但是,经过几次较量后,美军逐渐适应了志愿军的作战方式,并研究出对付志愿军的办法和战术。
麦克阿瑟被免职后,李奇微中将接替了总司令的位子。李奇微是个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军人,他不像麦克阿瑟那样狂妄自负,而是冷静地观察战局和每一个细节,及时修改部署和战术。第三次战役,当志愿军冲过三八线后,李奇微下令主动放弃汉城,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
美军在汉城以南依托有利地形,构筑火力强大的防御工事,意在消耗志愿军的力量,伺机反扑。有个叫砥平里的小村子,美军一个营在那里坚守,邓华的部队攻打了五天,都因美军火力太猛突不进去,等到战士身上携带的粮食弹药用完,不得不撤围而去。
这在我方来说不算什么,打不赢就走嘛,但是李奇微却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原来中国军队的攻势是“星期攻势”,只要美军能顶住前几天,等志愿军粮弹用尽,就可以大胆反击了。
因此,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中,美军先固守,后反攻,利用坦克的机动优势,包抄围困志愿军,给我方造成了不利局面和一定的损失。彭德怀感到压力很大。前三次战役虽然取得了很大胜利,但志愿军战士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美军有空中优势,对我后方运输线狂轰滥炸,物资供应跟不上,部队的弹药和粮食都非常缺乏。
为了躲避飞机,部队不能生火,战士们一口雪一口干粮。冬天的寒冷,使很多战士腹泻,营养不良加上作战疲劳,体力大大下降,很多人得了肠胃病和夜盲症。连续作战得不到休息,战士行军打仗越来越困难。彭德怀很少把这些情况上报中央。而当时的形势使很多人都盲目乐观,认为志愿军很快就能取胜。当彭德怀下令放弃汉城后撤,苏联顾问和朝方都认为,打了胜仗为什么还后退?应该继续进攻,直到解放朝鲜半岛。这样,彭德怀决定亲自回北京,向中央当面说清楚实际情况。
中央听了彭德怀的汇报,后又听取回国的几位军长的汇报,对战场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遂决定:今后作战不求大胜,不追求整团整营地歼灭美军。要开展小规模的作战,积小胜为大胜。还用了一个通俗的比喻:“零敲牛皮糖”。
这个战略思想的转变,使志愿军指挥员放开了手脚。中美双方在三八线附近打起了阵地战。起初美军是有优势的。他们用飞机重炮狂轰志愿军阵地,而志愿军则依托山地,打坑道坚守阵地。美军在山下得意洋洋,开篝火晚会,唱歌跳舞,志愿军则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狙击手打冷枪,一个个地消灭敌人。
于是,一个狙击杀敌运动开始了。在距离美军阵地300米的前沿,志愿军的神枪手埋伏在隐蔽的射击点,看到美军在阵地上活动,就是一枪。这里有很多斗智斗勇的故事:两个美军士兵吵架,在战壕里打起来,露出上半身,狙击手一枪过去,一个倒下,另一个赶紧藏起来。一个美军背着桶到小溪取水,刚回转身就被一枪打倒,连人带桶向山下翻滚。为了隐蔽和迷惑志愿军,美军在阵地上竖了许多稻草人。有一天一个稻草人突然“胖”了,还有两个玻璃片反光,原来是美军躲在稻草人后边观察情况。一枪过去,稻草人和真人一起倒下了。
一个月下来,一个狙击手能消灭20多个美军。志愿军的冷枪使美军胆战心惊,再也不敢大摇大摆公开活动,只能躲在工事地堡里,士气大受打击。积累起来,全军在几个月内竟然打死打伤美军一万多人,而志愿军几乎没有伤亡。这比进行大 规模战役的结果要好得多。美军最害怕的就是伤亡。人死多了,国内的反战情绪就日益上升,政府也十分头疼。最终美国人还是回到谈判桌上,与中朝双方讨论停战事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7 20:26
目录
概述
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