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量筒是测量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液体和固体降水总量的仪器引。一般为直径20厘米的圆筒,为保持筒口的形状和面积,筒质必须坚硬。为防止雨水溅入,筒口呈内直外斜的刀刃形。
雨量器有带漏斗和不带漏斗的两种。筒内置有储水瓶。降雪季节取出储水瓶,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储入雨量筒底。
雨量筒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
降水量。适用于气象台(站)、
水文站、环保、防汛排涝以及农、林等有关部门用来测量降水量。
雨量筒量的器具。直接观测时段降水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
雨量杯等部件组成,承雨器口径为20厘米。器口水平,一般离地面高70厘米。雨量筒直立安装,雨量筒用于观测日
降水量、一日内分段降水量和一次降水量。若增大储水瓶的容量及对雨量筒的构造相应加固,则可用于观测一周和一个月的累积降水量。对雨
量筒结构的要求是:承雨器口必须装一个里直外斜的刃口形加固匝圈,承雨器面积偏差不超过0.5%;漏斗以上承雨器直壁部分的深度以及漏斗坡面的曲度的相互配置,应避免
雨滴落入碰击器壁再飞溅出去,或测降雪情况时,应能容纳一日降雪量并避免飞扬出去;储水瓶应是小口径的容器,同时应不受太阳直接辐射,以减免水分蒸发损失,
雨量杯的截面积一般小于承雨面积的十分之一。安装雨量筒的观测场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四周空旷、平坦,避开局部地形地物影响的地点,要保证在降水倾斜下降时,四周物体不致影响降水正常落入雨量筒内。一般情况下,四周障碍物与仪器的距离,不得少于障碍物顶部与仪器口高差的2倍。
1.先用薄铁皮做一个圆柱形的筒,再做一个圆筒状的漏斗。漏斗口高10厘米。漏斗内壁衬一条薄铁皮,高出口子3~4毫米,内直外斜,以防雨水溅失。薄铁皮漏斗的直径约为20厘米。
3.如果没有雨量杯,可以找一个直筒的玻璃瓶,瓶子外壁垂直贴一条白胶布。向气象站借一只雨量杯,量出1毫米高的降水倒入玻璃瓶内,在白胶布上画出1毫米降水的刻度。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画出2毫米、3毫米……的刻度。毫米以下的刻度可以用等分法画出。画出刻度的雨量瓶就可以代替雨量杯了。
(2)读数时,雨量杯必须保持水平,视线要同量杯内的水面齐平,读取水面凹下去的最低点刻度线。读数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有时降水量很小,不到0.05毫米,应记作0.0毫米,表示有降水、但数量极微。如降水量不到0.1毫米、但大于0.05毫米,就记作O.l毫米。
(3)如果降水量大,一次量不完,可以分多次量,每次计量后要记录,并累计得出总降水量。如遇雪、雹等固态降水时、应把漏斗换上承雪口,让固态降水直接落入雨量筒内(取回储水瓶时,应加上盖子,以防蒸发),放在温暖的地方或加入定量的温水(不能用开水,也不能加得太多),待雪、雹等融化后,用量杯进行测量,再将量得的结果减去加入的温水量便是所测得的固态降水量。
另一种测定降水量的方法是用秤称出降水的重量,然后再折算成降水量。l毫米降水的重量约31克,所以,把称出的降水克数除以31就可折算成毫米数了。如称得某次降水量为372克,则372÷31=12,折算成降水量就是1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