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景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地处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其生物多样性程度高。
命名
“雨崩”,其实叫“立崩”,只是发音是近似吴音中的入音,不拖尾音;就是藏文中“经书”之意。传说,莲花生大师在梅里地区藏下四大法宝,其中,有一就是一本经书,藏在雨崩村的一块巨石中,此巨石就在村子里一座寺庙旁,传说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经书会重现人世。
历史沿革
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在雨崩村附近准备攀登卡瓦格博峰时发生世界第二大山难后,雨崩村渐渐被外人所知。
2004年,大自然保护协会在雨崩选了一家示范户安装微型电站,给其他村民起到了示范作用,从此家家自行购买微型发电机,初步解决了雨崩的照明问题。
2005年,自然保护协会解决了6家雨崩村民居厕所的问题。
2006年,大自然保护协会邀请德钦县水利局技术员到实地探勘调查,由大自然保护协会、德钦县政府共同投资,雨崩两村投工投劳,解决了雨崩饮水问题。
从2007年起,大自然保护协会协助云南省政府在滇西北的老君山和梅里雪山推动国家公园的建设,探索新型保护地模式。
2008年6月,迪庆州政府与云南省旅游产业集团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协议,开始了景区建设,雨崩村成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里的一个重要景区。
2008年6月,迪庆州政府与云南省旅游产业集团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协议,并将雨崩划归到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辖,正式开始了景区建设,同年在雨崩设置了管理站,配备了四名管理人员。
2019年至2020年,雨崩共先后完成了上、下两个小组间的联络道路和入户道路的硬化,共计12.91千米,铺设村内石板路6千米,村内的道路也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改善了当地的道路通行条件。
2022年,嘉定投入帮扶资金900多万元,实施雨崩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雨污分离项目在雨崩上组新建了排污主管道5500余米,支管2000余米,建起了一座一体化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均得到了有效处置。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雨崩景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
地形地貌
雨崩景区地处迪庆州德钦县梅里雪山缅次姆峰脚下,拥有众多雪山冰川、高山湖泊、牧场草甸等自然景观。雨崩四面群山簇拥,峰峦竞秀,村庄海拔3000—3200米,被神湖山、修行山、本墩山、念打白松山所环绕,外围有缅茨姆、卡瓦让达、卡瓦格博等神山,一栋栋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仅通过驿道与外界相通。
气候
雨前景区处于海拔3020—3100米地带、从西北方通向东南方的雨崩容秋峡谷,把澜沧江的暖热气流带进来在下雨崩回旋,而来自西面雪峰的冷空又越向U形谷,与来自峡谷的暖气交融,形成种复杂的气候。
生物多样性
植被
亚热性干早小叶灌丛带以适应燥热环境的小叶灌从和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灌丛的主要灌木有白刺花、小叶羊蹄甲、上沉香、小叶牡荆、绵毛醉鱼草、架棚、华西小石积、
清香木、小白叶莸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两头毛、头花香需、芸香草、肾叶山蓼、白蒿和
仙人掌等,涮沧江边和雨崩容秋还分布有小片侧柏和干香柏乔木林。
暖温性半干早灌丛及半湿润针阔叶林帶(海拔2500—3100米)在阳坡常形成半于早灌从,而沟箐中常形成半湿润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在四当村后,分布若大面积的云南松林,云南松和华山松混交林;而在雨崩容秋峡谷,植物种类更为丰富。常见为以岩栎为主的杂木林,以少脉般为主的杂木林,以槭构为主的杂木林,曼青冈林,以澜沧黄杉为主的针阔叫混交林。
寒温性针叶林带是原始森林面积分布最大的地带、般在海拔3100—3600米以六杉林为主,而在3600—4200米以冷杉林为主在雨崩村东北方的整个西南坡,海拔3100—3700米,分布养连片的
高山栎和黄背标林,这种亚高山常绿阔叶林,既是中国生态植被类型里很特殊类型,也是构成雨崩景区景观多样性的重要部分和松岸、一窝南等山珍的生长地,在雨崩村的西南方现代冰川下是大面积的冷杉林。
高山灌丛草甸及流石滩疏生植被带已无乔木树种,主要由杜鹃灌丛、高山柏灌丛、高山柳灌丛和岩梅灌丛组成高山灌丛景观,分布在雨崩西面U形谷两面山脊。
自然资源
雨崩地处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其生物多样性程度高。景观之内拥有
金丝猴、
藏马鸡、麂子、
马鹿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冬虫夏草、卷叶贝母、珠子参等多种名贵药材。全世界仅剩12个科200多种裸子植物中,雨崩一村就有4个科22种。
雨崩景区的自然生态植被特别完整,垂直生态系列十分明显,从雨崩容秋峡谷与澜沧江交汇处(海拔2100米)到缅茨姆峰(海拔6500米),海拔相对高差4000余米,随气候条件的变化,植被类型依次表现为亚热性干旱小叶灌丛、暖温性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草甸及流石滩疏生植被、终年积雪带五个垂直生态系列。
景区布局
雨崩景区周边的生态资源罕见,除了这座“唯一没有被人类征服的神山”之外,还有
雨崩神瀑、
雨崩冰湖、牧场、原始森林等景观。
雨崩村分为上雨崩村和下雨崩村,上雨崩依山而建,下雨崩则在峡谷洼地上。村庄位于梅里雪山脚下,四面环山,仅有两条驿道与外界相通,上、下雨崩村直线距离几百米。全村共35户,世居皆为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坐落在神山脚下的雨崩被认为是连接轮回世界的一个通道,成为内转经的必经之路。
重要景点
雨崩徒步线路
雨崩村的徒步路线多样,难度各异,适合不同体能和经验的游客;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雨崩徒步线路”,这条线路贯穿了雨崩村的主要景点,包括神瀑、笑农大本营、冰湖等。
雨崩村
雨崩村是深藏在
梅里雪山深处的神秘藏族古村落,分为雨崩上村、雨崩下村,境内有神瀑、冰湖、神湖等景点,被誉为“世外桃园”“徒步者的天堂”“云南最后一处秘境”。
尼农驿道
尼农进入下雨崩的驿道,通常是朝觐者行进的线路。尼农驿道全程15千米多,分为三段,首先是下坡山路,渐行渐陡到河边;中间是石子路,坡度很陡,正在筑路,相当难走;最后一段虽然是平坦的山路,但地处尼农大峡谷,路面很窄,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落石与横风无处不在。
雨崩冰湖
雨崩冰湖是梅里雪山冰川融化而形成的一个深绿色的湖泊,也是雨崩村的主要水源之一。冰湖海拔高度约为3800米,是徒步在雨崩村到达的最高点。冰湖是典型的冰渍湖,是由冰川运动侵蚀地表而形成的,冰湖的一面是山梁,另一面则是垂直的岩壁和几乎悬在空中的冰川,幽蓝的冰川和翠绿的湖水交辉相应。从岩壁向上攀登就可以到达卡瓦博格的主峰。巨大的冰川和积雪会不断从绝壁上跌落到冰湖中,从而不断补充了湖水;另一些冰川则蔓延到湖边。
雨崩神瀑
雨崩神瀑是梅里雪山融水形成的瀑布。所谓神瀑并不只有一股,一共有大小不一的好几股,都是从高高的岩壁落下的雪山融水,除了少数几股难以到达被经幡包围,其他都可以零距离亲近。
在藏族文化中,人们将到雨崩神瀑下沐浴视为净化心灵的修行方式,游客也可以按照藏族的传统,顺时针绕瀑布走三圈以祈福。神瀑的景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平日里它只是像哈达般细细垂下的水线,而在雨季,瀑布呈现出壮观的景象,春夏季节冰雪融化,使瀑布的水流量增大。
玛尼堆
沿着通往神瀑的路上,游客会经过众多由石子堆砌而成的玛尼堆,这些玛尼堆是当地民众或外来游客在转山时堆成的。游客经过时也可以为这些玛尼堆增添一些石子,这被视为一种积攒福德的行为。
卡瓦格博峰
卡瓦格博峰,云南太子雪山主峰,处于世界闻名“三江并流”地区,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被誉为“雪山之神”。卡瓦格博峰也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主峰卡瓦格博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
笑农大本营
笑农大本营是中日联合登山队遗留的登山营地,毗邻
梅里雪山的主峰
卡瓦格博,也是往返冰湖路上的休息点,雪山、木房、栅栏、牛马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相关文化
雨崩村自身也具有浓厚的藏族文化底蕴和藏族民俗风情。雨崩村是一个典型的藏族村落,这里的居民保留着传统的藏族生活方式和习俗。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到制作
酥油茶、经幡等活动中,感受藏族文化的魅力。此外,每年举行的藏族节日,如藏历新年、酥油花灯节等,也是游客了解藏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开发与保护
雨崩村规划之初,规划方案严格遵循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结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对现状建设用地进行了详细的盘整,确保做到集约利用,减量开发。一方面梳理复核建筑物基本信息、农户信息和经营户信息,并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划定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另一方面合理腾挪、置换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围绕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村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价值和综合效益。
结合雨崩景点及世居上雨崩和下雨崩两个藏族传统村落依山而伴的自然区位优势,规划美丽乡村,整合村庄资源、特色村寨、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保护山地自然景观风貌,传承藏式传统农耕,修缮培育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宜业”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方案以藏族风格民居为特色,适当改造,提升人居环境。对规划范围内现存建筑质量和风貌较差的区域允许适当进行改扩建活动,但新建建筑应严格按照规划控制要求,与传统建筑风格相协调,同时不得破坏传统村巷格局、空间尺度及文化景致等。
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雨崩村积极探索“农业生产乡村旅游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村民通过参与经营性活动等实现增收,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得深藏在绿水青山间的村庄实现美丽蜕变。
通过夯实第三产业,打造精品化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验,形成展示平台。织补第一产业,发挥农林资源,打造观光农业、农耕生活体验。构建特色优势外链产业,推进云岭乡农特产品、手工艺品与旅游体验挂钩,形成产业联动。并结合雨崩特色,形成美丽经济、藏宿经济、徒步经济、民俗经济四大模式。
制定雨崩村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标准,促进雨崩村旅游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改善。通过特色塑造和环境整治,提升雨崩村整体环境,从而更好地提升土地综合效益。完善交通、住宿、管理、医疗、环卫等旅游设施,补齐旅游服务短板,实现生态可持续智慧旅游。打造国家步道重要节点、徒步天堂、世界级滇藏秘境乡村文旅度假区。完善进村公路和村内步道系统,与国家步道系统相衔接。补齐进村服务设施,建设雨崩徒步后勤中心,构建村卫生救护站雨崩野外徒步营地山间应急木屋组成的三级救援体系。
重大事件
雪崩事故
2007年5月2日,
雨崩村至
雨崩神瀑山路上,突发严重雪崩,坍塌的积雪掩埋了正在山路上徒步探险的10余名游客。遇难人数2人,另有1人重伤,6人轻伤。包括重伤者在内,有3名伤者是深圳游客。
2020年5月2日,几位游客在
雨崩神瀑时遭遇雪崩,导致数人受伤,情况危急。民警同医疗、消防等部门立即前往救援。景区道路崎岖狭窄、泥泞不堪,车辆难以通行,大家到达后只能用简易担架将伤员人力抬出,随后使用拖拉机将其送医治疗。
火灾事故
2018年11月29日,雨崩上村民房和客栈失火。由于附近房屋距离太近,且房子大多为土木结构,火势凶猛,共烧毁5栋客栈、1栋民房,所幸无人员伤亡。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雨崩景区全体全年开放。
门票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飞来寺40元/人;雨崩55元/人;雾浓顶40元/人;月亮湾20元/人。
交通信息
雨崩景区以前只能靠徒步或骑马、骑骡子进入雨崩,现已开通公路(单程260元/人),不过都是盘山公路比较危险,且价格偏贵,不建议坐车进入雨崩。
徒步路线
雨崩景区地处偏僻的
梅里雪山深处,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飞机、班车与公交等),且路况非常的艰辛,出于安全考虑,一般的驴友都不会选择自由行,而是从
丽江或
香格里拉报团出发。
从
丽江古城出发→长江第一湾观景台(远眺天下奇观—
长江第一湾)→途经小中甸、
奔子栏等→
月亮湾(到观景台看号称“
金沙江第一湾”的月亮湾)→
白马雪山垭口→
飞来寺、梅里雪山观景台(欣赏梅里雪山落日)→晚上住在飞来寺。
飞来寺(早起看梅里雪山最神秘的景色—
日照金山)→抵达
西当村(开始徒步)→徒步翻越海拔3800米的南宗垭口(或乘景区专线车到达
雨崩村)→到达雨崩村(雨崩村分为雨崩上村、雨崩下村,都有客栈,不过雨崩下村的景色更加优美)。
从雨崩村徒步出发→穿越大片的原始森林→翻越无名高山垭口→
笑农大本营(中日联合登山队遗留的登山大本营,风景不错)→抵达
雨崩冰湖(梅里雪山的圣湖)→然后原路返回雨崩村。
从雨崩村徒步出发→穿越大片的原始森林→抵达
雨崩神瀑(藏传佛教信徒朝拜梅里雪山,一定会沐浴神瀑)→然后原路返回雨崩村。
从雨崩村徒步出发→尼农大峡谷→尼农村(如遇下雨,尼农大峡谷有落石比较危险,建议从原路返回西当)→途经
德钦、迎宾台→
白马雪山→住宿
香格里拉。
早上逛
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转一转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去除霉运→
虎跳峡(亲身感受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的急流澎湃)—返回
丽江。
注意事项
雨崩徒步路上都会有休息站,有泡面等零食快餐,个别休息站提供牛肉汤、米饭等熟食,不过价格与外面偏贵,建议多带一些高热量补充体力的零食。
雨崩境内没有医院,只能去德钦县城就医,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乱跑、带个人常备药。
去雨崩徒步一定要带一双好登山鞋,其次还有登山杖、护膝、登山包、防寒服、冲锋衣、遮阳帽、遮阳镜、多双袜子、雨衣雨披、水壶、换洗内衣等。
雨崩是藏区,不要亵渎藏族人民的信仰、生活习惯。到神瀑、冰湖等徒步的时候不要大呼大叫,避免引来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