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技艺,北京市崇文区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唐代雕漆
据明代
黄成的《
髹饰录》记载,雕漆发源于唐代的四川、云南一带,但是人们后来没有见到过唐代的雕漆作品。
宋代雕漆
宋代是雕漆工艺的发展时期。“剔红”和“剔犀”都已经出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精致的剔红传世品《桂花纹剔红盒》,日本圆觉寺也藏有东渡日本的宋代遗民许子元携去的《醉翁亭图朱锦地剔黑盘》。剔犀工艺在宋代已经十分成熟,在江苏武进和山西大同等地的
南宋、金代墓葬中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剔犀器具。比如,出土于江苏金坛南宋周 墓的《剔犀执镜盒》便是一件技艺纯熟的作品,镜盒直径15.4厘米,长27厘米,木胎,漆层肥厚,刀口圆熟,现藏于常州市博物馆。出土时,盒子内部还有一把执镜,可见,当时富有的人家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十分钟情于雕漆制品了。
元明雕漆
元代,雕漆工艺随着工匠的流动,由浙江嘉兴等地传入了北京。由于元代的工匠会在他们的作品的底部刻上名字。他们制造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后来许多珍藏在故宫博物院。元代的雕漆技艺通过艺人们的世代相传延续到了明代。明代初期,由于皇宫及国礼需求日增,皇宫“御用监”在京城专门设置了制作漆器的作坊——果园厂,并召请元代艺人张成之子张德刚主持。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被汇聚到北京,雕漆艺人们的辛勤钻研,相互切磋,雕漆技艺日臻完善,不同的制造工艺和艺术风格相互融合,最终创造出了北京雕漆工艺的独特面貌。在艺术上,果园厂早期制造的雕漆制品注重磨工,光润、古朴、浑厚,是以前的雕漆无法比拟的。明末,雕漆制造经过了一段时期萎缩后,至清初,雕漆工艺又开始兴盛。
清代雕漆
在北京,清代的雕漆工艺继明代的果园厂之后设立了造办处漆作,从事雕漆等漆艺制品的专门生产。清代的雕漆由于其造价高昂,多系皇家造办处产品。清中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宫廷监制了大量的雕漆作品,大如屏风、几踏、桌椅,小到瓶、罐、盒、盘乃至日常摆设,应有尽有。这一时期的雕漆作品构图严谨,雕工精细,图案繁缛,工艺复杂,形成了雍容华贵、工细柔丽的艺术风格。
较之明代,清代的雕漆有许多显著的特点。明代雕漆漆色暗红,清代鲜红;明代雕漆刀法圆润,多磨光,清代则刀痕显露,不打磨;明代的雕漆花纹庄重浑厚,清代则繁缛纤细。此外,明代雕漆的胎骨多为木胎,清代则兼有瓷胎、紫砂胎、皮胎等。清代雕漆亦多剔彩,工匠们常刻出两色锦地以增加色彩的变化。从题材上看,清代的北京雕漆在花卉蔬果题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寓意吉祥、歌颂太平盛世的题材,图案空间的处理也普遍采用了开光的形式。
明、清两代所产的雕漆制品后来多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等处。乾隆之后,随着国力的衰退,雕漆的制作日益萎缩。到了清末,政治动荡,经济衰退,皇宫对雕漆器需求锐减,致使雕漆制造一度中断,雕漆技艺近乎失传。
现代雕漆
1949年后,北京市召集分散在民间的继古斋雕漆传人建成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转为北京市雕漆工厂,成为北京雕漆工艺传承与发展的主要阵地。建国后雕漆的发展产生了一批雕漆艺术家,20世纪50年代获北京市政府命名“老艺人”称号的有吴瀛轩、
孙彩文、
刘春林、
董茂林,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有
杜炳臣、刘金波、
文乾刚。
工艺特点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制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
制胎
北京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珐琅里,后者为漆里。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所用之漆以朱红为主,黄、绿、黑等做底色,分为
剔红(堆朱)、剔黄、剔绿、
剔彩、
剔犀等工艺品类。
雕刻
其中雕刻是最主要的工序。雕刻的刀法,过去主要是平雕,后来大量的是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雕漆的配色也很讲究,过去只有黑、红、黄、绿4种颜色,后来发展到白、杏黄、茶红、粉红等20多种。每种作品也由单一色彩发展到多种套色。这些产品,都具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
种类
雕漆品种有瓶、罐、盒、盘、茶具、烟具、酒具、挂屏、围屏、墙壁画、立体鸟兽、小件首饰等。后来,北京雕漆又朝着“工艺美术日用化”的方向发展,陆续创作出一批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如台灯、餐盘、仪器盒、电子钟表壳、雕漆桌面、雕漆绣墩、雕漆衣箱、雕漆柜等。
工艺流程
工期
雕漆漆器的工艺制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由于制造的手工性、雕刻的复杂性、技巧的专门性、艺术的独特性,使得雕漆作品从设计到成品的制成,必须由许多手工艺人经过若干道工序方能完成。一般说来,一件普通的雕漆成品的制成,至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稍微高档和精细的雕漆艺术品,则需要一年左右,而珍品的雕漆佳作,甚至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后来虽然工艺水平提高,制作时间也相对缩短,但仍不能在短期内完成。
雕漆制作,从设计、胎胚、作地、光漆、画印、雕刻、烘烤、磨活、退活、磨铜口、作里抛光、配木座纸盒等,大致需要经过十余道大的工序,每道大工序中,又要经过数十道小的工序。可以说,雕漆作品的制作就相当于一个庞大工程的工期。
原料工具
漆料
制造雕漆漆器的主要原料是大漆,又名生漆、土漆、天然漆、中国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浅灰白色液体树汁,漆树野生,在我国生长区域广泛。生漆干燥后具有抗热、耐酸、耐碱、耐潮、耐磨等天然优良特性;干锢后具有极具韵味和柔和的光泽,显得明润透体。在原生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可以得到制作漆器需要的各种漆料。
净生漆:是对原生漆进行物理性能净化后所得。
加潮漆:在净生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净水,用来补充原生漆在采割、运输、储藏过程中蒸发掉的水分,保持大漆原有的化学成份,使大漆的性能稳定不变,这样的加潮漆才能用来调制漆灰与调制其他色漆。
罩漆:是由加潮漆添进适量比例的熟桐油调制而成,增加了漆质的柔软性和可雕刻性,它是配制各种色漆的基本成份。
彩色漆:是用罩漆加各种化工颜料,均匀搅拌压研而成的各种颜色的漆。原北京雕漆厂可以调制近百种不同色调的颜色漆。传统上以红、黄、绿、黑漆为主,在其上雕刻分别称为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另还有剔犀、剔彩的雕刻。
退光漆:又称推光漆,素漆,为半透明漆。在雕漆制品中用量较少,主要是在不进行浮雕处的次要部位的装饰,俗称“做里子”。
金脚漆:又称为金胶,浑金漆、贴金漆,油光漆。用干快净生漆加适量比例的熟桐油,搅拌均匀即可。主要用来粘贴金、银箔,金银粉。
霸王鳔:又称漆鳔,漆胶。用净生漆与白色面粉按一定比例调制而成,主要用来制作脱胎器,糊布,或用以粘接剂用。
桐油
雕漆工艺的制作,除去主要原料大漆外,桐油也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桐油,是从油桐树的果实中压榨出来的植物油,色透明微黄,主要用来涂饰木器胎体,目的是防止潮湿之气侵入木料内部,充当隔离剂;生桐油还用来配制其它的漆料、油料;在雕漆中主要用来配制罩漆。
各色颜料
雕漆漆器的色调,是有一定的传统习惯,雕漆的颜色,是由于在大漆中加入了不同的颜色。雕漆的传统颜色是红、黑、黄、绿,最常用为红色。但由于颜色用量的不同,各种颜料的配比也有差别。一般包括下列颜料:银朱、天然朱砂、丹红、绛矾、石黄、汉沙黄、钛青蓝、靛华、钛白粉、石青、石绿、漆绿、钛绿、烟煤等。
胎料
铜料:北京雕漆使用铜料是为了制造内胎。由于铜材有压延性,可塑性,适宜于各种形体的制作;铜材硬中有软,又适合铜漆吻合的需要,且易于抛光擦拭,所以铜材成为制造雕漆内胎的最主要的原材料。使用铜料的雕漆制品,大都是瓶类、罐类、盒类、洗类、炉鼎熏类等,以圆体形的内胎为多数。北京雕漆使用的铜材,主要是国产的,以洛阳地区较好,也有一定的进口铜。
木料:雕漆漆器使用木材制造内胎的历史是很悠久而且大量的,后来应用得非常广泛。木料最好是陈年旧料,不容易发生干裂和变形,而且不同的雕漆制品的木胎对木料要求也不一样,还因雕漆品在制作过程中,要几十次、上百次地进入湿热窨箱,又要进入烘干火箱四至五回,所以对木料的选择和挑剔是必不可少的。如屏风、家具等,要采用上等红松,雕漆串珠则用杨木、柳木、枣木为好,还有的木胎需要使用硬木,如梨木、榆木、紫檀、红木、沉香木等。
夏布:属于麻的织物,包括 麻、麻布,也是雕漆制胎中不可缺少的主料。夏布与生漆、生漆灰、霸王鳔,一次次、一层层有规则的在胎体上糊压,待夏布漆灰的胎模干固后,便可以剥毁内部胎体,于是内空外实的完整的夏布胎体,就被脱制出来——脱胎。福州脱胎漆器几乎全部采用脱胎工艺制造内胎,北京雕漆漆器中,有些是采用脱胎的,主要是用在异型立体造型上。
各种辅料
辅料是围绕雕漆品生产中进行粗加工、精加工时所必不可少的材料。主要有土子灰、砖灰、面粉、石膏、胶泥、肥皂水、焊药、硫酸、烧碱、磨浆石、砂纸、炭条、灰条、头发、煤油、酒精、土粉、抛光蜡等。
工具设备
中国雕漆器的制造,在古代完全是手工操作,手工劳动。近现代也只有极少工序,采用了半机械半手工的设备。新中国成立后,雕漆漆器的生产手段有了较大改进。主要的工具设备有:切料机、赶胎机、圈线机、打口机、焊活室、压力机、球磨机、烧兰炉、槌、平台、平尺、水平仪、模具、旋床、各种木工工具、木刻工具、脱胎架、窨箱、丝头、漆刷、铲刀、皮子、铁板、丝绵、窨楞、托盘、旋刀、修锉机、藤条、划线卡具、漆版、刺刀、起子、片刀、弯刀、凹面刀、勾刀、锦纹刀、甲叶刀、高丽纸、烘烤箱、磨活机、抛光机、压子等。
制作工序
设计工艺
工艺设计是雕漆漆器制作的灵魂,在制作的全过程中,占有指导性的重要地位。整个设计可以分为造型设计、图案纹样设计、工艺设计三个部分:造型设计关乎到器物的外形,是观看时首先注意的;纹样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观看的内容所在;工艺设计主要是在选择材料和制作手段上,必须事先加以规定,加以控制,以期达到预想的艺术目的。因而,设计人才要求具有专门的工艺美术知识,掌握雕漆制作的各种工艺手段,涉猎广泛的艺术生活,占有古今工艺美术的详尽资料,还要尽可能地使设计与制作相统一。
制胎工艺
雕漆漆器胎胚的制作,称为制胎。由于漆是液体,是装饰材料,因而漆器都需要底胎,底胎不仅是雕漆造型的承担者,是设计构思的实体再现,也是髹涂漆料,并在漆层上实行雕刻的基地;又因所用的材料不同,胎胚可分为木胎、金属胎、脱胎、合成胎及其他胎胚。各胎胚的制作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北京脱胎雕漆与相当有名的福建脱胎漆器虽在制作工艺上大致相近,但艺术效果上有较大的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胎是重布脱胎,布层多,漆灰厚,重视形体,更重视雕刻艺术,整个脱胎雕漆坚固墩实,古朴庄重,福建脱胎漆器轻巧细薄,更偏重色彩艺术。
作地工艺
雕漆中无论何种胎骨,在髹涂罩漆之前,都必须对胎子表面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这个过程俗称“漆地子”。脱胎的胎骨在制作过程中已自然完成;铜胎则需要经过彻底的清洗、刷漆灰、放入窨室中干燥、再入烤箱烘烤等程序;木胎则首先烘烤,再用涂料涂饰封闭整个木胎,并每髹涂一次漆就进入窨箱一次,待生漆、生桐油干燥后,便调制漆灰,通体涂刷,然后糊布,自然干燥,最后在布面刮刷漆灰。
光漆工艺
也叫髹漆、刷漆、上漆、抹漆等,都是在胎骨上包涂刷抹各种漆。按工艺分,大致可以分为垫光漆、搓漆、顺漆、入窨、修边、整形修锉、压漆等过程;如果按漆色区分,在工艺上还需要增加改地漆、春色;作素漆里时,还有明光漆、退光漆、磨光等工艺。具体说,光漆时,前三遍叫垫光漆,用丝头沾罩漆用力在胎子上揉搓,要搓匀、实、薄;顺好垫光漆后的胎物,要在窨室中干燥;干燥后入烤箱中烘烤干透,然后打磨、擦净,再正式进入光漆阶段;同垫光漆揉搓一样,要求每层光漆不能过厚,且必须每层干透后再涂刷,由于漆层厚度的不一样,需要时间长短也不一,但一般4-5毫米的漆层,就需要光漆70-100层,耗时少则四五个月,多则将近一年;光漆达到厚度后,需要对胎体进行修整,保持胎体原形。整个光漆过程非常关键,工期也较长,且最为辛劳。
画工工艺
这个阶段则是将画稿转印到漆胎上,一般常规办法有三种:一种是在漆胎表面涂抹石黄粉,石黄粉即能借漆层表面的轻微粘性附着在漆胎上,干后又能显现其他颜色;另一种是待漆面在软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干燥些,然后用细砂纸磨去光滑的漆面;第三种是把已经绘制的纸稿直接粘贴在漆胎上。当在漆胎上完成图案后,还需在胎体表面喷涂一层极薄的漆皮液,借以保护已经印刷好的图案在整个雕刻过程中保持清晰完好。待漆皮干燥后,便可转入雕刻。
雕刻工艺
雕刻是全部雕漆工艺中最生动、最精彩、最复杂、最为人叫绝的工艺阶段,也是雕漆工艺品区别与其他工艺品的最重要的标志。按雕刻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刺、起、片、铲、勾、锦纹及甲叶、龙鳞、房座、菊花瓣等过程。
“刺”,则是运用刺刀扎进漆层中,扎到接近垫光漆层为止。
“起”又称为剔,古代把雕漆称为剔红、剔黑、剔彩等,就是把雕刻中不需要的部位剔除掉,只留下图案纹样有用的需要的部位。北京雕漆工艺中的起、剔则专指刺刀刺过的部位。经过刺、起后,漆胎出现了简单的高低漆面,然后进行“片”刻。
“片”是运用片刀对锦纹以上的漆层,按图案要求进行雕刻,这是雕刻中的精华,处于雕刻的中心技艺地位,要求明了浮雕艺术的内在关系、层次、高低、深浅、远近、透视等,掌握熟练的刀工刀法。尤其彩漆的片刻,尤要注意不同色漆的深浅层次。北京雕漆在雕刻人物时,不仅沿用传统刀法,而且采用现代雕塑的技法,注重人体解剖和形体,显得更为真实、生动,富于时代感,开创了新的意境。
“铲”,对于有些景致、物象除用片刀片出层次外,有时很难片出预想的效果,则用带立耳的铲刀来雕刻。
“勾活”,是在上述程序完成后,运用勾刀在需要的部位勾刻出纹线、丝脉,还有就是在漆面上直接勾刻图案纹样后,再施填金、填粉。当漆层的凸起部分或纹样部分基本雕刻完毕,即所谓的“锦上添花”中的“花”完成,就可以对“锦”(即漆胎底地部位的各种锦纹)的环境进行深加工、细加工。
“锦”,虽然锦纹雕刻的刀具并不复杂,但是由于锦纹工细、规整、种类繁多、大小变化,所以在“交叉对刀剔除法”的基础上,运刀施刀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如此方能雕刻出各种天锦、地锦、水锦以及树叶、龙鳞、房屋、菊花瓣等复杂多变的纹饰。如此细致、复杂的雕刻,一般需要半年乃至一年多的时间。
磨光工艺
当雕刻完毕后,要达到漆质光泽润滑,则还必须经过烘烤、磨砺、抛光、作里、擦拭、上光等一系列工序,将漆质本身的美感显现出来。
配套工艺
当雕漆成品完成后,则需要与之相应的座、架、盒等配套艺术,从而成为完整的、高贵的艺术珍品。
传承意义
传承价值
北京雕漆工艺制品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其设计创作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具有庄重典雅的艺术性。对于现代社会人们审美素养的提升和美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雕漆工艺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髹漆工艺
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传统
工艺美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传承现状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转型、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及管理体制变化等原因,雕漆行业发生萎缩。北京雕漆厂名存实亡,真正的手工
雕漆品越来越少,雕漆行业技艺人员面临着年龄结构老化、无新人后继的残酷现实。从后来的情况看,北京雕漆工艺已濒临失传。
传承人物
文乾刚,男,汉族,1941年出生,辽宁省凤城市人。2007年6月,文乾刚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崇文区申报。
张国栋,男,汉族,1941年出生,甘肃省天水市人。2009年6月,张国栋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申报。
殷秀云,女,汉族,1947年出生,北京原昌平县人。2012年12月,殷秀云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北京市东城区申报。
保护措施
2010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宣布,将鼓励并协助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向社会尤其是大专院校公开招募学徒,并将根据情况给予传承单位一定资助。首批向社会发出招募公告的是雕漆技艺和象牙雕刻两个项目。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北京文乾刚雕漆艺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飞天雕漆工艺家俱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雕漆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雕漆技艺”项目保护单位北京文乾刚雕漆艺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天水飞天雕漆工艺家俱有限责任公司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1984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杜炳臣制做的“镂空花篮盘”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中,为雕漆艺术获得国际金奖。
2014年8月15日,由北京满建民雕漆艺术工作室、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北京工美联合企业金漆雕漆集团和北京商报社文化创意新闻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京城国粹雕漆——满建民从艺50周年雕漆艺术展”在北京新闻大厦艺术馆开幕。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雕漆技艺(东城区)入选北京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