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拼音:diāo)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隹周声,或从鸟周声,现代以从隹周声的字形“雕”为规范字。“雕”本义指一种猛禽,又称鹫。“雕”也指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或有刻画装饰的器物,这一系列意义一般认为是假借“彫”(异体作“琱”)而来的。现代整理汉字时“彫”和“琱”均作为
异体字并入“雕”。
文字源流
“雕”是形声字,字形以“
隹”为形旁,“隹”就是鸟,表示雕的本义与禽鸟有关;“周”作声旁,指示读音。“雕”和“周”的普通话读音差异很明显,但是两字上古读音是相近的。“雕”与“周”的上古音均在幽部。根据清代学者钱大昕的说法,上古不分
舌头音和
舌上音,“雕”的声母d与“周”的声母zh在上古都属于
舌音,中古以后分化成了舌头音(d、t)和舌上音(zh、ch、sh)。与之相似的还有调、碉、凋等字。
“鸟”“隹”字义相同,古文字中从“鸟”的字和从“隹”的字有的构成异体,因而有的字形也从“鸟”作图1,这一字形始见于《说文解字》籀文,战国文字沿用此结构。隶变后楷书分别作“鵰(图5)”与“雕”。现代整理汉字时,已把“鵰”作为“雕”的异体淘汰。
“雕”字的含义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与鸟类有关的,一类是与雕镂有关的。其中鸟名是“雕”的本义。雕是一种大型的猛禽,属鹰一类,嘴呈钩状,视力很好,腿部有羽毛,雌雄都是黑褐色。另一个大类“雕刻”的意思则来源于两个字。雕琢玉石的意思来源于由“王(
玉)”和周组成的“琱”字;雕琢成文的意思来源于由“周”和“
彡”组成的“彫”字,“彡”表示雕琢后有文采。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张舜徽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约注》里指出:现代经典著作都用的是雕刻的雕字,前面说的“琱”“彫”成了它的异体字。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隹部】都僚切(diāo)
(雕)鷻①也。从隹,周声。
𫛲,籀文雕从鸟。
【卷九】【彡部】都僚切(diāo)
(彫)琢文也。从彡周声。
【卷一】【玉部】都寮切(diāo)
(琱)治玉也。一曰石似玉。从玉周声。
【注释】①鷻(tuán):《鸟部》:“鷻,雕也。”
说文解字注
【卷四】【隹部】
“(雕)鷻也”注:鸟部曰:“鷻,雕也。”假借为琱琢、凋零字。
“从隹,周声”注:都僚切,二部,古音在三部。《考工记》故书雕或为舟。
【卷九】【彡部】
“(彫)琢文也”注:琢者,治玉也,玉部有琱,亦治玉也。《大雅》:“追琢其章”,传曰:“追,彫也,金曰彫,玉曰琢”,毛传字当作琱。凡琱琢之成文曰彫,故字从彡,今则彫、雕行而琱废矣。
“从彡”注:治玉成文也。
“周声”注:都僚切。二三部。
【卷一】【玉部】
“(琱)治玉也”注:《释器》:“玉谓之雕”。按,琱、琢同部双声相转注,《诗》《周礼》之“追”,《大雅》之“敦弓”皆与琱双声也。
“一曰石似玉”注:此字义之别说。
“从王(玉),周声”注:都僚切,古音在三部。经传以雕、彫为琱。
广韵
都聊切,平萧端 ‖ 周声幽2部(diāo)
雕,鹗属。又姓,汉武帝《功臣表》有雕延年。𫛲,籀文。
都聊切,平萧端 ‖ 周声幽2部(diāo)
彫,彫刻。亦作雕。
都聊切,平萧端 ‖ 周声幽2部(diāo)
琱,琱琢。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隹部】雕;康熙笔画:16;部外笔画:8
《唐韵》都僚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聊切,并音貂。《说文》:鷻也。从隹周声。《玉篇》:鷲也。能食草。《禽经》:雕以周之。《埤雅》:雕,似鹰而大,黑色,俗呼皁雕。一名𪆃,其飞上薄云汉。今大雕翱翔水上,扇鱼令出,沸波攫而食之。一名沸河。《史记·李广传》: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又《荀子·议兵篇》: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注:雕雕,章明之貌。
又《尔雅·释器》:玉谓之雕。又:雕谓之琢。《孟子》:必使玉人雕琢之。《埤雅》:雕之义,出於雕鹗之雕,雕性刻制故也。
又官名。《周礼·冬官考工记》:雕人。
又雕题,国名。《礼·王制》:雕题交阯。注:雕文,谓刻其肌,以丹清涅之也。
又人名。《前汉·功臣表》:常乐侯稠雕。
又姓。《前汉·武帝功臣表》:臧马康侯雕延年。
又复姓。《论语》:子使漆雕开仕。
《集韵》:或作𫛲。
【亥集中】【鸟部】 𫛲;康熙笔画:19;部外笔画:8
《广韵》:都聊切。《集韵》《正韵》丁聊切,并音貂。胡地鷙鸟。《本草》:𫛲似鹰而大,尾长翅短,土黄色。服虔曰:𫛲一名鷲。韦昭曰:𫛲一名鹗。一作雕。《说文》:雕,鷻也。《禽经》曰:鹰以膺之,鹘以搰之,隼以尹之,𫛲以周之,鷲以就之,鷻以搏之,皆言其击搏之异也。李时珍曰:青𫛲最俊者,谓之海东靑。《正字通》:俗呼皁𫛲,翮可为箭羽。杜甫有《𫛲赋》,陶九成有《𫛲传》。
又《埤雅》:𫛲一曰拂河。《禽经》曰:淘河在岸则鱼没,拂河在岸则鱼涌。○按𫛲盤旋空中,击鸿鹄食之,草中有𫛲毛,众鸟毛自落。《埤雅》所志,又一种鹗之类也。
【午集上】【玉部】 琱;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8
《唐韵》都寮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聊切,并音貂。《说文》:治玉也。一曰石似玉。《广韵》:琱琢。《前汉·郊祀志》:黼黻琱戈。师古注:琱戈,刻镂之戈也。张衡《南都赋》:圆方琢琱。《抱朴子名实卷》:驽蹇矫首於琱辇,駥骥委牧乎林坰。
又画也。《前汉·贡禹传》:墙涂而不琱。师古注:琱与彫同。画也。
又通作雕。《尔雅·释器》:玉谓之雕,雕谓之琢。《礼·王制》:雕题交趾。
又通作彫。《孟子》:使玉人彫琢之。《后汉·杜林传》:斲彫为樸。
又通作錭。《荀子·富国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又或作敦。《诗·周颂》:敦琢其旅。注:敦,与琱同。
又《集韵》:或作㓮,详㓮字注。
【寅集下】【彡部】 彫;康熙笔画:11;部外笔画:8
《唐韵》都僚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聊切,并音貂。《说文》:琢文也。《广雅》:镂也。《庄子·天道篇》:覆载天地,彫刻众形,而不为巧。《前汉·张衡传》:器以彫饰为好。司马相如《子虚赋》:乘彫玉之舆《注:师古曰:以玉饰舆,而彫镂之。
又《韵会》:画文也。《书·五子之歌》:峻宇彫墙。注:彫,绘饰也。《荀子·大略篇》:天子彫弓。注:彫画为文饰。司马相如《子虚赋》:左乌号之彫弓。注:郭璞曰:彫,画也。
又《正韵》:伤瘁也。《魏志·明帝纪》:於时百姓彫弊。
又《正韵》:残也,零落也。《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又文饰也。《前汉·司马迁传》:今虽欲自彫琢曼辞以自解。《魏志·陈思王植传》:任性而行不自彫励。
又彫蓬,彫胡,并草名。《尔雅·释草》:齧彫蓬。司马相如《子虚赋》:东蘠彫胡。注:点涅其面,画体为采,即鲛人也。
又《韵会》:通作敦。《诗·大雅》:敦弓既坚。
又《韵会》:通作錭《荀子·礼论》: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广韵》:亦作雕。《集韵》:或作㓮。通作琱。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周”“隹”宽窄相当,顶部“周”低,底部“隹”低。“周”,㇆(横折钩)的竖钩段在竖中线左侧;框内“土”,“口”分居在横中线上下。“隹”,“亻”的撇笔起笔高,竖笔收笔低;四横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侧,末横高于左底部。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