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拼音:cí),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此字本义指母鸟,后扩大范围可指母兽,并可代指
女性。又引申指柔弱。
形声字。从
隹,
此声。形旁隹为禽鸟之象,表示雌的本义与禽鸟有关。声旁此为从止、从人、止又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于雌表音。雌的形成有两条路线:一条,止为源头、声首,止与构件隹结合为字形“A”,即古雌字,此字在战国文字中尚有遗存。另一条,远源、声首是止,近源、准声首是此。由声首止产生此后,古初用此为雌,后乃为造今字。雌字可能也这样产生,或者由构件此与隹整合而成。战国时已出现雌字,不过当时形下声上,《
说文》始厘定为形右声左。当时还出现从鸟、此声的结构,是因为隹与鸟形音义俱近,本一字之分化。隶变后楷书作雌,是现代汉字的正体。第一条路线从商代发展到战国后,没能传承下来,也可能声旁止易作此,遂与雌合而为一。
“雌”字本义指母鸟。引申指母性动物。引申指柔弱。《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近代汉语多用于通假。通“龇”,张嘴露牙。《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亏你还雌着嘴儿。”通“叱”,训斥、斥责,即俗语“雌荅” 。通“呲”,吹。《
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齐胡子雌了一头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