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雌(拼音:cí),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此字本义指母鸟,后扩大范围可指母兽,并可代指女性。又引申指柔弱。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声。形旁隹为禽鸟之象,表示雌的本义与禽鸟有关。声旁此为从止、从人、止又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于雌表音。雌的形成有两条路线:一条,止为源头、声首,止与构件隹结合为字形“A”,即古雌字,此字在战国文字中尚有遗存。另一条,远源、声首是止,近源、准声首是此。由声首止产生此后,古初用此为雌,后乃为造今字。雌字可能也这样产生,或者由构件此与隹整合而成。战国时已出现雌字,不过当时形下声上,《说文》始厘定为形右声左。当时还出现从鸟、此声的结构,是因为隹与鸟形音义俱近,本一字之分化。隶变后楷书作雌,是现代汉字的正体。第一条路线从商代发展到战国后,没能传承下来,也可能声旁止易作此,遂与雌合而为一。
“雌”字本义指母鸟。引申指母性动物。引申指柔弱。《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近代汉语多用于通假。通“龇”,张嘴露牙。《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亏你还雌着嘴儿。”通“叱”,训斥、斥责,即俗语“雌荅” 。通“呲”,吹。《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齐胡子雌了一头灰。”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鸟母也。从隹此声。此移切
说文解字注
鸟母也。从隹。此声。
此移切。十五十六部。
康熙字典
《唐韵》七移切。《集韵》《韵会》七支切,𠀤音姕。《说文》:鸟母也。从隹从此。《诗·小雅》:谁知乌之雌雄。
又《广韵》:牝也。《诗·小雅》:以雌以雄。《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素雌注:索隐曰:素雌,猿之雌者。馀详雄字注。
又《集韵》《正韵》𠀤千西切,音妻。《集韵》:牝也。《庄子·齐物论》:猿猵狚以为雌。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集汇
(音韵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0:27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