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集美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目前有在校学生1900多人,教职工124名。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达60%,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达40%,留学回国人员10余人。
现设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
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拥有“
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机械设计及理论”及“热能工程”两个校级重点学科;
办学设施
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施。现有实验室面积4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超过3000万元;拥有“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心”、“机械基础”、“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等3个实验室。其中,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的“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心”于2004年被授牌为“厦门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资600万元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于2008年被授牌为“厦门市能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于2009年被立项升级为福建省清洁燃烧与能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制冷学会2005年起挂靠本学院。
近两年,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方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评为福建省省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团队”获评为福建省省级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评福建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获评福建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方面,主持国家863课题1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其中共同主持1个),以及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厦门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几十项,年科研合同经费已达800多万元;其中有多项研究成果已被企业应用,直接经济效益2000万元以上。学院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现聘请双聘院士1人,客座教授十余人。多次主办承办了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集美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先后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拥有长期稳定的校内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学院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三年多来,学生在各项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8项,省级奖励30多项。学生还积极参加台交会、9·8投洽会、厦门国际马拉松竞赛、海峡两岸龙舟赛等大型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学院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欢迎,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及专门知识以外,熟悉与该工程领域有关的一个专业方向知识。毕业生应能够在该工程领域中从事与机械工程相关的设计、开发及管理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工程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力学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工程训练、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能源与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能源科技领域的研究探索、设计开发、教学培训、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毕业生能从事
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能源与动力工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经过现代能源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热工自动控制原理、锅炉原理、内燃机学、制冷与低温原理等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具有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和使用热工仪器仪表的基本能力,具备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具有一定的与能源动力行业相关的生产管理知识,了解能源方面的主要法规;
具有进行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等。此外,因专业方向不同,还有下列主要课程:
热能方向:锅炉原理、燃烧学、火电厂热力系统、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热工自动化等;
热力发动机方向:内燃机学、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动力机械制造工艺、流体机械原理与设计等;
制冷方向: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装置设计、空气调节、制冷空调自动化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拆装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并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工业企业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和能力:
1、外语: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
2、计算机: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3、专业:培养模式依托制冷空调工程领域,培养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及专门知识以外,还要熟悉本专业领域内暖通空调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初步掌握各种类型建筑空调系统的分析、计算编程和优化设计技术,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实践技能。
主干学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核心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空气调节、建筑环境学、暖通空调工程、供热与通风、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给排水、制冷原理与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电工电子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电子以及现代测控理论知识基础,具备综合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够从事
机电产品运行维护和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通过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模块的理论及实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掌握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并具有一定
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让学生既具备专业特长,又在德智体美等得到全面发展。
毕业生应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达到如下标准:
知识标准:要求修读大学英语,并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方法论和经济与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自然科学和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电子、信息、微机、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除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工程)能力。
能力标准: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写作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初步科技开发与科学研究能力、跟踪掌握机械电子工程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线性代数,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力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传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工程制图,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数控技术,机电传动控制,电子电路CAD,工业机器人,微机控制技术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工程训练,创业教育实践,电工电子实习,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PLC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数控编程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学科、机械学科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应达到如下培养标准与要求:
能力要求: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调研、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3)具有对材料成型过程、模具设计及快速模具制造技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4)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
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CAD、模具CAE和模具CAM。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工程训练、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专业实验包括:成型工艺综合实验和模具工程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车辆工程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车辆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汽车和工程车辆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的基本能力。培养掌握现代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车辆理论、车辆结构设计,车辆控制、检测等相关应用技术,以掌握大型工程应用软件开发汽车及工程车辆技术为特色的毕业生。培养标准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内容。
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方法论和经济与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车辆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除了解车辆工程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车辆工程专业领域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工程)能力。
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写作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初步科技开发与科学研究能力、跟踪掌握车辆工程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 子技术、内燃机原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市场营销、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服务工程、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制造工艺学、
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新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工程训练、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模拟驾驶实习、车辆拆装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等)、毕业实习、设计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闽台合作项目)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力学、机械工程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拥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自动化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工程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操作数控机床等基本技能;
具有本专业领域台湾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知识;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力学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机械工程实验、工程训练、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应用专题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修业年限:四年(第三学年在台湾修读)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