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善院
瑞安市南滨街道柏树村的古建筑
集善院,是高明幼时的读书处,又是南宋遗臣陈则翁祭奠宋代皇帝的地方。据《集善院简介》碑记:“集善院,相传是高明幼时读书之处,为陈则翁等筹建于元代初年。
历史故事
从瑞安市南滨街道柏树村的停靠站下车,循高明路沿河走10来分钟,便看到对岸河边的“集善院”。白墙青瓦,特别分明。伫立在河岸边的水杉,一字排开,一节一台的枝叶时而摇曳,更掩映出集善院的古朴和清秀来。
陈则翁,是位有民族气节的南宋遗臣,曾任广东副使。南宋亡后,遂弃官隐迹其故里柏树,集善院是他同林景熙等一批遗臣遗民缅怀赵宋王朝,寄托亡国哀思,供奉宋代皇帝龙牌,朔望朝夕奠祭之所。大约陈则翁亡故后,成为陈氏宗族蒙童书塾,后又舍作佛寺。今仅存后殿五间,为清代后期重建。”因高明是陈则翁的外孙(后又娶则翁孙女为妻),故幼时的高明,也就读于集善院的书塾中。
建筑格局
集善院,南北向,紧贴“高则诚纪念堂”的东侧。其间有一墙隔开,前院设一扇圆洞门相互通连。全院是由山门、前殿、正殿及左右廊屋组成的四合院式建筑。现在的建筑,只正殿按原貌修复外,其余均于2003年按原貌重建。
前殿的东侧是一泓清池,四周围上青石栏杆,池水清洌,倒映出前殿、绿树和一方蓝天,显得特别深邃和空灵。
穿过前殿,是一个由前后殿和两廊围成的天井,一条用石阶铺就的院道连接了后殿(正殿)。正殿为晚清建筑,七柱,单檐结构,面阔五间,通面阔18.4米;进深七间,通进深12米,穿斗式硬山造。“一”字型屋脊,两端饰灰塑花卉,尖角向上挑起,显弧形状,中脊饰如意莲花;檐头,上下置勾头档风、滴水瓦,严肃而古朴。中堂后大步柱间筑屏风四扇,上方置“集善院”横匾,屏风两旁立柱,柱头斗上置一“如意”状的木雕工艺,雕的是凤翔牡丹,雍容福贵。屏风前摆设案桌,两旁的屏风上贴有一对高明撰的对联:“几回欲挽银河水,好与苍生洗汗颜。”写出了高明关心民众疾苦,决心拯救百姓的不平凡抱负。整个中堂白墙朱漆,给人以庄严和肃穆。这里过去是陈则翁肃立宋朝皇帝牌位祭奠的地方。中堂的两旁是第三、第四展室,里面挂放着介绍高明的图片、书籍和其他实物。
正殿的前廊外廊柱圆形,垫方形青石磉,柱头穿斗承一檩外跳一枋,与前步柱间用一弧形横梁接榫,简单大方。前殿仿照正殿重建,前后殿的尽间筑两廊连接,交接缝合处建筑精密自然,斗拱精致美观,活脱是一件可鉴可赏的工艺品,整个院落和谐,浑然一体。
集善院的前院前还筑有台门,白墙青瓦朱漆,屋脊两端饰龙头凤尾的灰塑“鸡头檐”。“鸡头檐”代表官爵和地位。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出仕的人家才可塑上。虽然整座的四合院屋脊显得普通,但台门屋脊上的一对昂首翘尾的“鸡头檐”却显示出其大户地位的显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0 00:42
目录
概述
历史故事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