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名、古战场。《
水经注》卷六汾水注云:“汾津名,在介休县之西南,俗谓之雀鼠谷,数十里间道险隘。”
雀鼠谷最初称“调鉴谷”,命名取义已不可考;汉魏时期称 “冠爵津”,冠爵系“鹳雀”的谐音,寓意唯机智而力大无朋的鹳雀才能飞越;冠爵津后来衍化为“雀鼠谷”,亦无非言其崎岖陡仄唯有雀、鼠之类才能飞越。由于雀鼠谷独特的战略位置和地形,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雀鼠谷是北周军自晋州经灵石、介休向太原进军的必经之路,灵石县东南有高壁岭、雀鼠谷、汾水关,皆是汾西险固之地。古人为避雀鼠谷畏途——特别是夏秋汛期更加艰险,或为主军重兵设防而客军无法正面驰突时,不得不迂回改取近山山道,遂有“千里径”。“统军川”则是雀鼠谷、千里径都无法驰突时改取的远山间道。
雀鼠谷地区历代多兵争,特别是隋唐之际,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由太原南下,突破雀鼠谷,大破隋将宋老生于霍邑(今山西霍州);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由河东北上,突破雀鼠谷,击溃刘武周、宋金刚于介州(今山西介休)两役。前者一举打通李唐西图关中的通道,成为隋唐兴替的关键之役;后者终结了初唐刘武周的割据、叛乱与突厥的干涉,赢得初唐的统一和巩固,揭开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