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兄难弟
汉语成语
难兄难弟是一则成语,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出自《世说新语·德行》;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出自《折桂令·湖上饮别》。
成语出处
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太丘发出的感叹“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后来被浓缩成“难兄难弟”这个成语。
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
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
成语故事
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东汉时期,颍川有个叫陈寔的县令,办案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陈元方,老二叫陈季方,兄弟俩都是朝廷命官,德行甚佳。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人的画像,号召百姓学习他们的品德。一次,陈元方与陈季方的儿子谈论各自父亲的功德,都认为自己的父亲品德高尚,为此争论得不可开交,便去找祖父来裁决。陈寔很清楚两个儿子的长处:陈元方智德俱佳,陈季方才识广博。他想了想后回答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们兄弟二人实在是难分上下啊!”两个孙子听祖父这样说,都满意地走了。
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有一个勇士,在战争中,由于孤立无援,最终无力抵抗敌军,英勇牺牲。死后不久,他的妻子在生育的时候因为难产,生下了一对双胞胎,没有名字,孤苦伶仃。人们也不知道他们哪个是兄哪个是弟。后来两人被一位义士分别送到了五台山和峨眉山,二十年后,他们两个都成长为武功高强的勇士,在江湖上名气非常大。最后兄弟二人相见之时,都不能叫出对方的名字,明明是亲兄弟,却不知如何称呼对方。后来二人以比武的方式决定谁长谁幼,但是成败难分,最后少林寺的方丈叹了口气说:“时至今日,老衲也无计可施,你们二人难为兄,难为弟。”从此,“难兄难弟”就流传开了。
成语寓意
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意思就是说,两个兄弟都非常优秀,实力相当,差距不大。但是“难兄难弟”原本的比喻义人们渐渐淡忘了,后来出现了一个意思,和它原本的意思恰恰相反,带有一种讽刺的意味,比喻两个兄弟都非常坏。这个成语讲的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处境如何艰难,朋友之间或兄弟之间,都应相互扶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携手共进。
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故事中兄弟二人能力十分出众,并驾齐驱,难分高低,这也是方丈口中“难为兄、难为弟”的本义,但后来流传开的“难兄难弟”中,难(nàn)也有着兄弟二人从小无父无母,孤苦伶仃的苦难之义。这时,词义便被引申为曾经共患难的人或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在危难情况下,共度难关、同舟共济往往是唯一的选择。双方共同经历过患难,他们的关系往往是牢固的,很容易共情,彼此也往往更容易携手共进。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表示两个兄弟都非常优秀,实力相当,差距不大,后来也可以用来表示两个兄弟都非常坏,这个成语在句中多用作宾语。
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表示曾经共患难的人或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在句中多用作宾语,也可用作主语。
运用示例
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日本)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难兄难弟。——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
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广陵、甘棠,咸有武艺,骁雄胆略,并为当时所推,赳赳干城,难兄难弟矣。——《隋书
成语辨析
读音辨析
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
二者都是成语且写法相同,区别在于:
词义辨析
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的近义词有:一丘之貉
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的近义词有:患难之交
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的反义词有:反目成仇恩断义绝
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一丘之貉
“一丘之貉”的意思是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与“一丘之貉”这两者都有同样坏的意思。但“难兄难弟”多指二者相比,而一丘之貉可以是多个。另外,“难兄难弟”(nán xiōng nán dì)有时可指同样好:“一丘之貉”是贬义词,仅指一样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7:06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