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景是中国园林建筑构景手段之一。中国古典
园林建筑含蓄有致,意味深长,忌“一览无余”,要能引人入胜。分景常用于把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景虚虚实实,景色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分景按其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可分为障景和隔景。
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手法称为隔景。隔景可以避免各景区的互相干扰,增加园景构图变化,隔断部分视线及游览路线,使空间“小中见大”。隔景的方法和题材很多,如山岗、树丛、植篱、粉墙、漏墙、复廊等。
网上一些对联群,流传着“隔景”这种说法。所说的“隔景”,按照他们的说法,大概就是指对联中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上下联的场景是否一致与和谐的问题吧。有人甚至说不同季节、时间、也不能出现在同一副对联中,否则就是“隔景”。
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自始至终没有提到什么“隔景”这一概念或说法,第六条有这样的规定:“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这就是所谓“隔景”这一说法的依据吧。所谓“内容相关”就是说对联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这句话说的比较笼统一些,这也与对联的性质有关。对联也是一种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是靠个人理解的。同一部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