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隐(拼音:yǐn、yì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体为战国文字。“隐”的原义是筑墙掩蔽,延伸泛指藏匿、掩蔽。也引申指隐瞒,瞒着不让人知道。进而延伸指深藏的、潜伏的。还延伸指秘藏的事情。如“难言之隐”。“隐”也引伸指怜悯、同情。
文字源流
关于“隐”的构型,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从𨸏(“”的异体字)㥯声”,就是说这个字是以“阜”为形旁表义,以“㥯”为声旁表音的一个形声字。从“阜”的字大都与地形地貌以及建筑有关,“隐”就可以理解为被土山所挡,前面的景物不能看见。许慎说“隐”的声旁是“㥯”。值得注意的是,秦汉以前的文字中有“隐”而没有“㥯”。有论文显示,“隐”字右半边原来写作“〔⿱衣又〕”,如图A,“〔⿱衣又〕”是“牵”的异体字,在此是声旁,表示读音。秦汉文字中“衣”和“心”的写法相近,加之“隐”又常表示“隐忧”“恻隐”一类的意思,所以秦汉文字中的“衣”便无意或有意地改造成了“心”旁。“㥯”糅合了从“爫”与从“又”两类异体,原本属于“衣”上部的笔画讹变离析成为“工”形,遂成为现代繁体的“隱”字。现代汉字简化时又根据草书将右部简化为“急”。《说文》中的“㥯”“𤔌”都是从讹变后的“隐”字截取出来的偏旁,同时兼具了“隐”的读音。后世的“濦”“穩”“㡥”等字都是在“㥯”字的基础上新产生的形声字。
“隐”由本义“隔山看不见”引申为“隐蔽”“隐藏”。“隐身”“隐形”中的“隐”取的都是这个义项。山林湖泽,人迹罕至,与世隔绝,于是一些想逃避社会、远离政治、寻求精神解脱的士人便常常选择青山绿水把自己隐藏起来,“隐”于是又有了“隐居”的意思。“隐者”就是隐居的人。“隐”又引申为掩盖真相,也就是“隐瞒”。又由“隐藏”引申出“潜伏的”“藏在深处的”,如“隐患”,意思是潜藏着的祸患。“隐”还可以引申指“不清楚”或“不明显”,如“隐晦”。“隐”也可用作名词,指“秘密的事”,如“难言之隐”。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𨸏部】於謹切(yǐn)
蔽也。从𨸏㥯聲。
说文解字注
“蔽也”注:艸部曰:“蔽茀,小皃也。”小則不可見,故隱之訓曰蔽。若《孟子》“隱几”,字則當爲𤔌。𠬪部曰:“𤔌,有所據也。”
“从𨸏,㥯聲”注:於謹切,十三部。
广韵
於謹切,上隱影 ‖ 隱聲文1部(yǐn)
隱,藏也。痛也。私也。安也。定也。又微也。又姓,《吳志》有廷尉左監隱蕃。於謹切。十一。
於靳切,去焮影 ‖ 隱聲文1部(yìn)
隱,隈隱之皃。又於謹切。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 隱
古文:𤔌、𠃊
(yǐn)《唐韵》《正韵》於谨切。《集韵》《韵会》倚谨切。并音櫽。《尔雅·释诂》:隐,微也。注:微谓逃藏也。《易·乾卦》:龙德而隐者也。
又《礼·礼运》:大道既隐。注:隐犹去也。
又《说文》:蔽也。《玉篇》:匿也。《论语》: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礼·檀弓》:事亲有隐而无犯。《鲁语》:刑五而已,无有隐者,隐乃讳也。
又《广韵》:私也。《论语》:吾无隐乎尔。疏:孔子敎人无所隐惜。
又《玉篇》:不见也。《易·系辞》:巽称而隐。注:称扬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史记·韩安国传》:壶遂之深中隐厚。
又《礼·曲礼》:不以隐疾。注:隐疾,衣中之疾也。
又《史记·秦始皇纪》: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注:宫刑,一百日隐於阴室养之,故曰隐宫。
又《史记·滑稽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前汉·艺文志》:隐书十八篇。注:刘向《别录》:云:《隐书》者,疑其言以相问,对者以虑思之,可以无不喻。
又《礼·玉藻》:隐辟而后屦。注:隐辟,俛逡巡而退著屦也。
又《尔雅·释言》:隐,占也。注:隐度。疏:占者,视兆以知吉凶,必先隐度。《礼·少仪》:军旅思险,隐情以虞。注:隐,意也,思也。《后汉·安帝纪》:隐亲悉心,勿取浮华。注:皆隐审尽心,勿取浮华不实者。
又扬子《方言》:隐,定也。
又《玉篇》:安也。
又痛也。《诗·邶风》:如有隐忧。传:痛也。《礼·檀弓》: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孟子》: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又: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前汉·韩安国传》:此仁人之所隐也。
又《左传·昭二十五年》:隐民皆取食焉。注:隐约穷困。又《定三年》:君以弄马之故,隐君身。注:隐,忧约也。《荀子·儒效篇》: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注:隐隐,忧戚貌。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湛湛隐隐。注:隐隐,盛貌。又《前汉·郊祀歌》:休嘉砰隐溢四方。注:砰隐,盛意。
又《左传·襄二十三年》:逾隐而待之。注:隐,短墙也。
又《谥法》:隐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
又姓。《吴志》:有廷尉左监隐蕃。
又《尔雅·释草》:蒡,隐葱。注:似蘇,有毛,江东呼为隐葱,藏以为葅。
(yìn)又《广韵》《集韵》并於靳切,音檼。《广韵》:隈隐之貌。
又《孟子》:隐几而卧。注:隐,倚也。於靳反。
又《集韵》:筑也。《前汉·贾山传》:厚筑其外,隐以金椎。
(yìn)又《集韵》於刃切。駰去声。《礼·檀弓》:既葬而封,广轮揜坎,其高可隐也。注:隐,据也。封可手据,谓高四尺所。《释文》:隐,於刃反。
《集韵》:俗作𨼆、㥯、隐。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阝”2画,㇌(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右旁中部是“彐”,中间横笔两端不出头。“阝”窄“急”宽,顶部“阝”低,底部左右旁齐平。“阝”,㇌(横撇弯钩)的钩部在横中线下侧。“急”,“刍”窄“心”宽;“刍”的多笔左侧都过竖中线;第四笔短横在横中线,“心”,左点在竖中线左方,起笔“刍”左下侧;中间点在㇃(卧钩)上方,右点在㇃(卧钩)右上方。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2 20:14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