隍
汉语汉字
隍是中国汉字,拼音是huáng,总笔画是12笔,意思是
城墙
。
读音
【汉字】隍
解释
(1)(形声。从
阜
(fù),从皇,皇亦声。“皇”指“大批人马所跟随的王者”。“阜”指“土堆”、“
土山
”。“阜”与“皇”联合起来表示“王者率领大批人马建造的城墙”。本义:城墙。转义:没有水的护城壕。说明:护城壕是就近取土建造城墙所形成的防御性设施,属于一举两得性质的土石工程,即为建造城墙工程的副产品,所以有此转义) 同本义 [dry moat outside a city wall]
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说文
》
城复于隍。――《
易
·泰》
(2)又如:
隍陴
(
城壕
与
女墙
);
隍阱
(城壕、陷坑);
隍堑
(城壕)
隍
没有水的城壕:城~。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 隍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光切,音黄。《尔雅·释诂》隍,虚也。《注》隍,城池无水者。
又《释言》隍,壑也。《注》城池空者为壑。《说文》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玉篇》城下坑也。《易·泰卦》城复于隍。
又《集韵》为命切,音咏。义同。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8:39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读音
解释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