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建国,男,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1984年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艺术特点
隋建国在艺术探索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处理方法、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他的雕塑将观念与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品多以大的尺度感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力且具有明显的知识分子气质,流露出严肃的社会批判立场和人文道德指向。此外他的创作还涉及影像、公共艺术等领域。
艺术履历
个人展览
群体展览
获奖经历
公共收藏
主要作品
出版物
人物评价
尹吉男(美术史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当代美术批评家,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现任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院长兼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写空”——将不可见的空状态用泥材料呈现出来,再用 3D 打印技术仿真泥材料的完成形态,达到最终仿真一种艺术之空的状态。这是一种“反雕塑”的雕塑、“反造型”的造型。其本意不在艺术的写实或写意、具象与抽象(凡此种种都是正向的造型表述)。实际上,当代艺术中“负形”的概念还是在描述一种形的实在,而不是“空”,落脚点在形不在空。隋建国的艺术其本意是“写空”,以实写空(非传统写意绘画中的“以实写虚”,基于虚实相生理论),以有生无,实空互因,有无一体。
“无”不能表现“无”,“空”不能抒写“空”。在中国古代画论的“传神论”中有“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的否定性的批评语(顾恺之语),我借用“空其实对”的概念来表达“写空”另一种动力—— “实其空而见空”。
“空”是隋建国的主题或主体,“实”是隋建国的借体和手法,实手而作,完成空手而得,得空忘体,以写心中之空为至境。我则以为这是艺术之空,而我以实在性的话语在表述“空论”。
(摘自2021年文章)
夏可君(策展人,评论家,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隋建国的艺术乃是“塑白之道”:从抓住(catch)虚空,到放大(enlarge)虚空,再到展现(expose)虚空,经过此三次展开,回应了中国传统的空白(void)之道,以当代的虚拟(virtual)技术,生成为具有当代展示场域(field)的艺术一般。我们甚至可以把隋建国的雕塑艺术简单命名为“塑白”(Plastic Blank):塑造空白的艺术,既与雕塑的可塑性(plasticity)相关,也是与雕塑的东方哲学或智慧(wisdom)相关。
中国艺术需要有着自己的原创性原理,中国文化到了需要贡献自己哲学与艺术原理的时刻,隋建国的“塑白艺术”给出了当代艺术更多的“余地”(一个几乎不可见的游戏空间:Spiel-Raum):从个体生物痕迹的本能痕迹——到虚拟空间的放大——再到3D光敏材料的打印——直到空间的展示中形态的重组放置,多维度地结合了肉身生命与虚拟世界,虚拟与当下展示空间,带有“云中花园”的开放性,激发我们去反思中国人的模造逻辑与块量思维,如何以个体的印记,同时又具有开放的场域性,见证个体肉身生命的神圣存在性,还具有某种诗意虚托邦想象的意义,具有中国文化进入现代性,有着自身独立的创造性原则。
(摘自2021年文章)
贝缇-苏·赫兹(策展人、批评家,哥伦比亚大学美术馆馆长)
自2008年至2019年,北京艺术家隋建国用手稿的大小,尝试与泥以纯触觉的方式进行互动,再经由观念和技术层面上的制作流程使之成为巨型雕塑。他的两种做法包括瞎捏和对可塑性物质的压挤动作,摒除了原稿制作中的视觉成分。这一时期内,他成百上千次地重复这种简朴的流程使雕塑成形,从而产出了一系列高度多样化的造型组合。每一个由此得来的物件,泥的形态都带有手部挤压的痕迹。既不过度摆弄,也不屈服于泥的熵能,隋试图探索身体与物质世界之间这种近乎原生的关系,并将其作为起点,创作延续继承纪念碑传统的雕塑。
通过与泥的短暂粘结(即一系列动作,包括连接、释放和分离),隋进入了受到自身专业雕塑感影响的前意识状态。泥巴四周的负空间里有他双手正压力留下的痕迹。如此一来,这些作品就与罗丹和德·库宁的作品分道扬镳,因为它们保留了与制作过程中肉体作用的直接关联,如同负空间里的自塑像。 隋的动作留下了一个没有存心经过任何特定方式(换言之,与传统手工雕塑相关的操作,即塑模、添加或削减)塑形的物体。尽管负空间始终存在,但此时却被扩大,不仅是双手与可塑性材料之间的对话,更是两者之间空间本体(存在)的动态体现,是其自身。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当他开始采用这种新的工作方式,开始与计算机程序员和制造加工厂合作,以与现代大师们的做法相对等的制作过程来实现自己的作品。
(摘自2019年文章)
杨心一(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隋建国的艺术创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1989年至1997年,这些早期作品以《地罣》(1994)为代表,进行前卫艺术探索。第二阶段从 1997年开始到2008年结束,在这个阶段,隋建国奠定了中国当代雕塑标志性的艺术语言,其中《衣钵》(1997)、《衣纹研究》(1998)、《中国制造》(1999,2005)等系列作品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代表作,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并获得了国际影响力。而从2008年的《盲人肖像》这件作品开始,隋建国的艺术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也为艺术批评带来了难题。如何理解和界定隋的近期作品?进一步,如何将他的早期与近期作品相对照,梳理他的创作体系和重要意义?
(摘自2022年文章)
隋建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也是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远的中国雕塑家。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中他的工作既具有个人实验的意义,而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影响,这种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又可视为中国雕塑界在这个巨变时代的一种标识。
(摘自2007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