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豆杆
中国四川省隆昌市特产
隆昌豆杆,是中国四川省隆昌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色
隆昌豆杆选用隆昌本地生产的优质冬大豆生产,产品色泽油亮、杆条均匀,食之口感润香、绵软筋道、无豆腥昧,无胆固醇,是营养丰富的绿色健康食品。
隆昌豆杆为圆枝杆状,油润光亮,颜色淡黄,杆条均匀、色泽一致、组织紧密。烹饪后,味道酥脆香甜、鲜嫩软滑,质地细腻、豆香浓郁,入汤不化,韧性好有嚼头,吸水膨胀后不糊。
产地环境
隆昌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内江市最南端,地跨东经105°02′~105°26′,北纬29°11′~29°32′。地貌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华蓥山山脉向西南延伸的低山丘陵体系。地势平缓,大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平均海拔300~400米,相对高度20~50米。境内地貌有平坝、浅丘、高丘、低山四种类型,分别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7.23%、20.85%、4.51%、7.41%。隆昌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雨量为1049.1毫米,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偏少,雨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旱涝交错,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
隆昌市内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大豆非常适宜丘陵坡脚、种植的大豆产量较高,大豆养分的积累和形成,铸就了隆昌冬大豆的特有品质。由于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少量为新时代第上系河流相松散堆积层。土壤中钾素和水溶性硼和锰的含量增加,利于豆类植物根瘤菌生长,提高固氮效益,有利于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提高。隆昌的土壤正好适宜优质冬大豆的需要。
历史溯源
隆昌豆杆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其工艺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隆昌市传统名优特产。
史料记载,两汉时期(202~220年)隆昌豆杆就已出现。东汉建安十八年(214年)诸葛亮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入犍为界,平资中。队伍经隆昌驻扎休整,因敬重其德才兼备、精忠义胆。隆昌父老乡亲,奔走相告,欢迎赵将军,纷纷献上各种特色名品,犒劳将军官兵。当时一名叫郭怀成的豆腐作坊业主,令女儿郭小妹背着自家酿制的美酒,送到将军营帐,表示慰问。并亲自掌勺,烧煮美味佳肴。在饭桌之上,将士们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此时郭怀成端上一盆“五花肉烧豆杆”,只见该菜薄皮嫩肉,色泽红亮,香气扑鼻,赵将军看着热气腾腾的美食,馋液横溢,胃口大振,拿起竹筷尝了一口又一口,频频点头,大赞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复尔又夹起一块色泽红棕的“五花肉”放入口中,顿时只觉咸鲜微甜、绵软筋道、味美爽口但又觉得似肉非肉,较之先前有淡淡清香味,反复尝试三次仍无法辨出是何物,忙询问,郭怀成介绍是由黄豆加工而成的豆杆。将军翘起拇指称:“身居军营数十载,第一次尝到如此开胃、美味的佳肴”。
后经唐、宋、元、明、清,在岁月更替中隆昌豆杆不断发展,直至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逐步改进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
生产情况
截止到2016年隆昌豆杆规模生产企业5家,年产隆昌豆杆200万公斤,产值达6000万元,产量增加300%,产值净增200%。
产品荣誉
2013年12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隆昌豆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隆昌豆杆产地范围为四川省隆昌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二、生产加工要求
⑴浸泡清洗:冬春季节浸泡时间控制8小时至10小时,夏秋季节浸泡时间控制在4小时至6小时。浸泡至大豆两瓣搓开成平板后清洗。
⑵磨浆:按原料和水1:8的比例,反复3次磨成豆糊。
⑶滤浆:豆糊及时浆渣分离。
⑷煮浆:豆浆升温至沸,保持5至10分钟。
⑸放浆过滤:过滤煮沸豆浆。
⑹起皮成型:过滤后豆浆,加热并保持温度85至90℃,保持通风,浆面形成薄豆皮。
⑺裹棒烘干:将豆皮裹至棒状,烘干至水分含量50%至60%,继续裹棒烘干,直径控制在1.5厘米至2.5厘米。
⑻成型烘干:成型豆杆烘烤至水分≤9%。
三、质量特色
专用标志使用
隆昌豆杆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隆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隆昌豆杆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30 18:59
目录
概述
产品特色
产地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