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清,男,生于1955年6月21日。1983年6月毕业于
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
学士学位;1986年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8月至2006年1月在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哲学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学习和研究近30年。研究兴趣和目标,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及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结合起来,通过不同形态文明的优秀传统的良性互动以综合创新,以探索和实现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可能形态;如今的研究,是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可以凭籍自己本性的力量而非宗教信仰和其他外在力量,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证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并向着真、善、美、利,乐的终极目标自由而且全面地发展。
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学习和研究近30年。近期研究兴趣和目标,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及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结合起来,通过不同形态文明的优秀传统的良性互动以综合创新,以探索和实现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可能形态;如今的研究,是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可以凭藉自己本性的力量而非宗教信仰和其他外在力量,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证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并向着真、善、美、利,乐的终极目标自由而且全面地发展。
主要著作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清代哲学》,1996年)、二等奖(《晚清哲学》,2003年),三等奖(《中国哲学史上的真理观》,1998年;《性学研究·中国传统学问的自我体认和诠释》,2001年),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和安徽省
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1986年8月参加首届“全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会”,获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奖;1992年8月参加“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南京);2004年8月因论文入选参加首届“中国哲学大会”(中国·北京);2004年10月因论文入选参加“整合教育和教育改革国际论坛”(美国·旧金山)。1997年12月至1998年6月,担任
罕布什尔学院(Hampshire College,Amherst, MA 01002 USA)学生兰波特(Lambert Ninfeman Ⅲ)的指导教师,讲授从孔子到孙中山等十位中国著名思想家的哲学思想,课程共80课时;该学生因在中国学习获得良好评价而顺利毕业,本人受到美国校方和安徽省社科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