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图》是清代画家
弘仁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此图画皖南一带的山景:图中左下角画垂柳五株,树干粗大,柳条下垂,在微风吹拂下在空中摇曳;画幅右侧冈坡翠竹丛生,柳荫草堂一幢,凉亭一座,堂前水池、石桥,堂后山峦、清泉。山冈亘连,矾头突兀,有的山峰矗立,有的山头较为平缓,表现了一种宁静的幽居佳境,“陶庵”是渐江好友子翁的室铭,即子翁的幽居之所。
款署:“渐江学者为子翁居士作陶庵图。”钤“弘仁”朱文印、“渐江僧”白文印。右上角有清诗人罗逸(字樵良)的题诗:“谁如赋就归来日,拟筑幽居旷楚吟,柳仅五棵非着意,庵同士隐殆何心。客常宴集于斯盛,花任飘零几许深。虽在潺潺潜水上,白云红树扬秋寻。八十二岁老友罗逸为子陶先生题”,下钤“罗逸之印”“远游”白文印。鉴藏印有“礼耕堂”等二方。
创作背景
该图是作者送友人汪尧德的写生之作。画右中部有篆书“庚子”二字。“庚子”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作者时年51岁。此图是弘仁与友人罗逸游黄山经过潜口时所绘汪尧德的隐居之所。
艺术鉴赏
构图
此画在构图上采用中景高远法,在左开右合的格局将大部分景物安排在画幅的左半部,右边只以高低不同的三两山峰及坡石水草衬托,把远景留在画外。大片池水与天空的留白,清旷中不失严谨,整幅画面表现了一种宁静、清幽感。
技法
作品笔墨清劲古雅,用笔以枯笔为主,多用“披麻皴”,偶宜用“摺带皴”法,以卧笔点苔,虽全用水墨画成,但包含着丰富的墨色,用浓、淡、润、燥表现出各种物象在画面中的层次关系,此作品表现弘仁不拘泥于古法,在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基础上,把自然景物当做他绘画创作之源,因此,观弘仁的作品既不违背传统山水之画,又合自然景物之理。
重要展览
2017年5月6日—7月26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办“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陶庵图》在其中展出。
作者简介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一名舫,字鸥盟。僧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别号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自幼孤贫,奉母至孝,眀亡后绝意科举,怀亡国之痛,于武夷山落发出家,终生不仕,且一生不婚。后由闽复返歙,居西干五明寺,以毕生精力探幽索奇、作诗、绘画,曾数游黄山,康熙二年(1662年)腊月病逝,葬于披云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