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枢故居位于广西合浦县曲樟乡
璋嘉村。故居原为歇山顶、夯土墙的平房,共有14间,分前后两排,中间设天井,长34.3米,宽12.1米,是陈铭枢的祖屋,也是其出生地和少年时代的居宅。陈铭枢投笔从戎任师长后,于民国十五年(1927年)春因事返乡,目观乡民贫塞悍朴,文风不开,深感民智不启也,亟待教育之发展,于是捐巨资创建璋嘉小学〔当时叫做广东省合浦县(合浦当时属广东省管辖)第七区立第三小学校〕。璋嘉小学在1928年建成后,陈铭枢回到故乡主持开学仪式,并因家中原有房舍均已破败住在小学校内。有感于在村中无家可居的状况,陈铭枢回到广州后(此时陈铭枢已任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主席),便寄回钱款,嘱咐村中父老在他家原来的宅基地上按当时西洋传来的流行式样建起一座楼房。
此间落成的陈铭枢故居始建于1929年,原为一栋砖混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半楼房,由大门、主楼、炮楼、厨房、柴房、杂物房及土围墙组成,占地面积约185平方米,是典型的
客家建筑结构,陈铭枢此后回乡多次在此生活居住过。由于历史原因,故居在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被拆毁。当天落成的是故居主楼,建筑结构按陈铭枢将军之女陈佛苏女士寄回的1938年故居照片样式建设。1958年因修建
合浦水库,当时将该村列入水库的水淹区内,故将故居的大部分拆毁。1984年合浦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外不少同胞慕名前来陈铭枢故居参观,表达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和怀念,寄托爱国主义情怀。但由于故居荒废,已成芭蕉园,观者无不感叹。此后,陈铭枢将军亲属和海内外有识之士多次向当地政府表达应尽快修复故居的夙愿。于是,北海市客家联谊会与曲樟乡政府牵头,1999年9月成立陈铭枢故居修复领导小组,10月29日举行修复工程奠基典礼。工程于2001年3月7日启动,2005年3月故居修复工程全部竣工,2008年故居完成全面整修和布展工作。在陈铭枢故居落成庆典举行之际,陈氏宗亲正筹建占地300亩的陈铭枢陵园,用于展示
客家文化与陈铭枢生平事迹。
在修复陈铭枢故居风风雨雨的十二年来,市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统战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客属企业家、珠乡人民均给予大力支持。陈铭礼、陈枚、彭福钦等老同志深入北海、
钦州、
防城、
广州、
南宁等地募集到371031元善款。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林宝光、张九先,市政府原市长唐成良,市文促会主席、市政府原市长帅立国,市政协主席李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廖德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彭段生、周振江,市纪委原书记庞志显,市政协原副主席禤德科,市委统战部原部长孟杰,银海区委原书记李德全等关心支持陈铭枢故居修复工程进展。修复后的陈铭枢故居将作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客家精神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
世人学习陈铭枢追求理想、刻苦耐劳、争分夺秒、临危不惧、机智果敢、勇往直前、爱国爱乡的精神和作风,更好地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陈铭枢是中国近现代载入史册的爱国名将,为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陈铭枢经历过追随孙中山反清、统一两广的光荣岁月,进而在北伐中声名鹊起主政广东,调停宁粤纷争入主中枢,缔造十九路军指挥
淞沪抗战,发动闽变继续联共抗日,创立和领导中国民革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他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长、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被誉为“铁军名将、抗日名将和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陈铭枢的故居位于曲樟乡璋嘉村,其家乡山青水秀。陈铭枢的家乡璋嘉村,如今交通方便。从水路走,由曲樟乘渡轮沿六湖水库行进,可观山览水,眺望山上和山脚的寺庙,半小时可到达璋嘉;从陆路走,从公馆乘班车直达,约半小时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