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铁耕(1908年-1970年),广东
兴宁人。著名木刻家。1927年入杭州艺专,后在上海从事
木刻和革命文艺宣传工作,参加“一八艺社”研究所和美联。1938年赴
延安,创办
鲁迅艺术文学院晋东南分校并任校长,抗战胜利后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和
广州美术学院任教授。建国后,任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陈铁耕(1908年~1970年),又名陈克白、陈耀唐。广东兴宁市
永和镇华岭村陈大成人。著名木刻家。
1931年8月参加鲁迅主持的木刻讲习会,与江丰等成立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在《文艺新闻》等刊物发表木刻作品。
九一八事件爆发,曾和江丰等油印抗日画报和木刻组画传单,张贴街头,宣传抗日。
1934年,鲁迅将陈铁耕《母与子》《殉难者》等17幅木刻推荐到法国参加“革命的中国新艺术展览会”展出,是参加这次展览的作者中作品最多的一个。1935年回广东任教。
在1943年的延安“抢救失足者运动”中曾遭受审查,顽强不屈。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沈阳鲁艺任教。
中学毕业后,在上海美术专业学校就读。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民国19年(1930年),陈铁耕与
江丰、
陈卓坤等人发起组织“一八艺社研究所木刻部”。翌年,参加鲁迅举办的木刻讲习会。会后,经伟去信和寄木刻作品给鲁迅。鲁迅每接陈的来信和版画,都热情地给他回信,他们之间共有28次互寄作品和互通音信的交往。陈铁耕寄给
鲁迅的新作,计有泥版连环画《廖昆玉的故事》、丁玲小说《法网》的插图和鲁迅小说《
阿Q正传》的插图等。鲁迅曾将陈铁耕《母与子》、《殉难者》等17幅木刻推荐到法国参加“革命的中国新艺术展览会”展出。
抗战开始,陈铁耕奔赴延安。与著名美术家
胡一川、
罗工柳等发起组织“鲁迅木刻工作团”。后来。陈铁耕担任鲁艺晋东南分校代理校长,并在晋察冀华北联大、东北
鲁迅艺术学校任教。建国后。在广州美术学院任版画系主任。1970年,受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含冤去世,终年62岁。1979年始获
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