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
原辽宁省东北制药集团公司董事长
陈钢,原名陈渊明,1945年出生于广东兴宁,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专业,原辽宁省东北制药集团公司董事长。
人物简介
陈钢,原名陈渊明,1945年出生于广东兴宁。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专业,历任东北制药总厂工人、车间主任、总调度长、副厂长、厂长,1992年调任辽宁省沈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1997年临危受命,回到连续两年累计亏损近4亿元的“东药”主持工作,担任辽宁省东北制药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东北制药总厂厂长。面对严峻的考验,他采取“直线原则”力挽狂澜,引进“三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改革,于第二年实现扭亏,再创“东药”辉煌。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突出贡献企业家(全国108名)等省级以上的100多项荣誉。退休后担任辽宁省梅州市客属联谊会会长、兴宁同乡会会长。
人物故事
陈钢,1945年出生于兴宁石马镇刁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专业,历任东北制药总厂工人、车间主任、总调度长、副厂长、厂长,1992年调任辽宁省沈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1997年已50多岁的他临危受命,回到“东药”主持工作。
虽然陈钢早有思想准备,然而,当他重新跨进“东药”厂门时,才发现面对的是千疮百孔的企业:工资发不出,采暖费无着落,6个车间生产的6种药品的生产成本,竟高于市场的药品销售价!陈钢面临着严峻考验。
陈钢出身贫苦家庭,从小非常勤奋好学,在远离家30多里的龙田中学读书时,每个星期都步行回家带米带菜。这时,他忽然想起代数老师教过的知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也是一个学习与工作的原则,老师还开玩笑说,连狗都会朝既定的目标跑直线,何况人呢?这句话给陈钢很大启示,心里不禁豁然开朗:“对!能否采取‘直线原则’?让企业一切工作直奔市场这个目标,怎样能搞好便怎样搞。”他即把那6个车间全部停产,占“东药”30%的4200多名职工全部放假,集中有限资金生产优势品种。消息一传开,职工们十分惊奇,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当初寄予陈钢的美好愿望,怎么一下子化成“想陈钢、盼陈钢,陈钢回来就下岗”了呢?
“不走这一步我会得到更多的赞扬和掌声,但这救不了‘东药’!”陈钢花近半年时间给企业上万名职工每人写了一封信,信中与职工们算细账讲明“两害相权取其轻”,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的道理。并告诉大家与其一起困死,不如暂时作出一些牺牲,力争突围。同时对下岗的干部职工制订出生活保障措施。就这样,一周内便冒着极大的风险,平静地完成了这艰巨任务。
后来,随着“东药”形势好转,这批下岗职工有3000多名经过培训后竞争上岗。这时职工们纷纷夸赞陈钢信得过、有魄力!
  改革带出过硬团队
“东药”是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首批试点55个企业集团和国务院重点联系的512户企业之一。它的核心企业东北制药总厂,又是全国最大化工有机合成制药基地之一。“东药”有一条于1995年投资五六亿元建成投产、占了“半壁江山”的万吨维生素C生产线,技术设备国际领先,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连续两年亏损了1.3亿元!这是为什么?
陈钢在调至开发区工作4年中,天天和“三资”企业打交道,他把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反复作了比较,发现“东药”企业计划经济痕迹浓重。经过充分酝酿,他决定把人家的好机制引用过来,一步到位地在VC车间实行模拟“三资”企业管理模式,对1326名干部、工人进行竞聘,择优录取了795人上岗。结果还是这些人、这些设备,在大幅度减员情况下,改制当月产量便增加了20%,成本减少了8%,到1999年,VC生产利润高达1亿多元!
此外,在抓营销管理中,他们吸纳了4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充实到营销队伍。在抓民主管理中,积极发动职工找问题,收到300多封职工建议信,果断地把400多辆公车,砍至170辆,3年中直接节省公车开支5000万元。
参考资料
陈钢:创造奇迹的改革家.梅州网官方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8 17:19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