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士墓
浙江省湖州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英士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初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冬,后文革期间被毁,1984年10月,基本依原样重修。
历史沿革
陈英士墓初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冬。
民国六年(1917年)5月12日,上海万人聚集为陈英士举行国葬,13日归葬。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进行扩建。
文革期间,陈英士墓被毁。
1984年10月,依原样重修了陈英士墓。
建筑格局
陈英士墓坐西朝东,由墓穴、墓道、祭台和牌坊四部分组成,墓区占地约8500平方米。
主要建筑
牌坊
牌坊系花岗岩石构建筑,为三开间冲天式,两侧置石狮一对。牌坊高6.25米,面阔7.2米,中心匾额“成仁取义”为孙中山所题,左边横额“浩气长存”是林森手笔,右边横额“精神不死”系蒋介石所书。牌坊的四根立柱,上刻有两副楹联,中间是蔡元培撰联“轶事足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前贤不让洵是鲁边子房一流”;两旁是于右任手笔“春尝秋禘生民泪,山色湖光烈士坟”。
墓道
墓道长201米、宽12米,其中心墓道长100米、宽2.8米,两旁植翠柏、冬青、广玉兰。
祭台
祭台在百米墓道的末端,为墓的第一层,两侧放置石师。祭台中央有一大型石碑,镌刻“孙大总统诔词”四言五十三句,共二百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烈士的高度评价和深厚感情。
墓穴
墓穴略呈正方形,正面镌“气壮山河”四个大字。墓顶阳刻中国国民党党徽。墓前花岗石墓碑上镌刻孙中山先生手书“陈公英士之墓”。
历史文化
陈英士(1878~1916年), 又名其美, 浙江省吴兴县人(今湖州)人,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之一,在辛亥革命中作出过重要贡献,曾任沪军都督。
陈英士出生于富商家庭,青年时锐意研究科学,后投身革命活动,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同盟会骨干之一, 曾出任沪军都督、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长等要职,为辛亥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民国二年(1913年), “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毅然追随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成为孙中山先生反袁称帝斗争的主要助手。民国五年(1916年)5月18日,陈英士正在上海为组织反袁武装暴动而奔波时,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寓所中。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陈英士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陈英士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
乘坐湖州市内公共交通4路、37路、37B路、37路区间(桂花山专线)、65路至湖州交通技师学院站下车,步行970米可达。
参考资料
陈英士墓.浙江省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08: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主要建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