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联民居,又叫陈联围屋,石城八景之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
石城县木兰乡陈联村,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当地富户温荣卫、温荣章所建,整个建筑占地2193.75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
历史沿革
清道光十八年(1808年),陈联民居由当地温氏兄弟温荣卫、温荣章筹建,并耗时十余年建成了这幢围屋。
鼎盛时期的陈联围屋曾居住200多人。相传太平天国时期,陈联围屋曾被洗劫一空,族人们纷纷离家出逃,从此温氏家族一蹶不振,围屋也由此人去楼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曾在围屋内办过小学。但由于门窗狭窄,整个房屋十分阴暗、潮湿,加上年久失修,房屋漏雨渗水、风化剥蚀,部分建筑颓废严重,楼板、栏杆、栋梁、瓦檐等建筑设施有的已开始腐烂,整座围屋岌岌可危,因此被彻底废弃。
21世纪以来,当地为抢救文化遗产,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全面修复围屋内已经损坏的门窗、楼板、墙体及各种雕刻,修缮了漏雨、渗水的房顶,并对出入围屋的道路进行水泥路面硬化。2004年,第十九届世客会在赣州召开期间,著名客家研究专家冯秀珍、崔灿等人来到这里,认为这座围屋构造设计独特、建筑艺术精湛,极具研究开发利用价值。自此,陈联民居逐渐为人们所知晓。
建筑特点
结构
陈联民居占地面积2193.75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呈回字形,砖木结构,长49米,宽49米,上下两层,共有99间半房,只有三道门进出,为封闭式回字型走马楼式建筑。
陈联民居一楼通道为鹅卵石式青石板铺设,二楼为木质走马楼,回廊曲径通幽。布局设置合理,外墙将内墙围在里面,外观上形成一栋方围,整个屋宇呈“回”字形格局。
特点
陈联围屋结合了方围、天井式民居、府第式民居、苏杭园林风格等四大特色,利用回环曲折的走马楼可以走遍每一间房,可避免风吹雨淋。设计合理、技术精巧、雕梁画栋、流金溢彩、气势雄伟。墙基、门窗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外墙用黄泥、沙石、石灰拌红糖、米汤垒砌而成,十分坚固,部分内墙和门楼用青砖砌就。
陈联民居外墙为土墙,将青砖墙围在里面,整体外观上形成了一栋方围建筑。墙基、门窗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外墙用黄泥、沙石、石灰拌红糖、米汤垒砌而成,十分坚固,部分内墙和门楼用青砖砌就。飞檐采用斗拱式结构,檐口有各种图案的彩绘,窗棂别致,颇具江浙古建园林风格、门楼、走廊、墙壁、梁柱上雕龙画凤,人物故事,飞禽走兽、花鸟虫草等各种浮雕和彩绘,技艺精湛,形象生动。整座建筑造型独特、设计合理、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凸现了浓厚的客家古建艺术。
陈联民居窗棂的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式建筑风格。在围屋的各条巷道上,均可见保存完好的、用石材砌出的大小窗户,且每扇窗户的花样都不同。在内墙的窗户中,有10多种不同图案的花格窗,有些呈现扇形、菱形、圆形,有些则是不规则的花篮、花瓶等造型。即使相同形状的窗户,窗花的镂刻也大不同,这使得整座围屋的内窗每扇都不一样,各具特色。当地老一辈相传,这样的窗户除了精致美观,还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这是因为雕花密度大,弓箭也难以射进来。不过,陈联民居除了看似能预防弓箭的窗户之外,全然没有其他客家围屋那样的防御体系,因此可以说是客家建筑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另类围屋。这或许与围屋建造时当地的淳朴民风有关,也或许是主人故意设计的,毕竟从外观看起来这座围屋并不“富庶”。囤粮掘井是围屋防卫必备的条件,因此许多围屋都设有专门存放粮草的储藏间,然而陈联围屋的粮仓却建在门前屋后的露天处。由此看来,粮食都不怕被盗,住房就更不用防盗了。
文物遗存
陈联民居厅堂四周保存了不少珍贵字画墨宝,如以《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等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彩绘古画,散发着浓厚的客家古建筑文化气息。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传说陈联民居主人温荣卫、温荣章兄弟早年是做猪崽和木头生意的,在江浙一带经商时发了一笔横财。于是,兄弟二人回到家乡陈联村购置田产,并耗时十余年建成了这幢围屋。
传说轶事
陈联民居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如外出拾宝、风水变异、太平军混战、红军进驻等等,为这栋围屋增加了许多诱人的故事,更具吸引力。
价值意义
陈联民居结合了客家天井式建设、中原府第式建筑、苏杭园林式建筑风格,保留了中原民居的文化,渗透了苏杭园林水乡的精髓,展现了客家九井十八厅的厚重,为客家建筑之魂宝。经客家建筑专家确认,陈联民居为结构独特、风格独特、建筑技艺独特,是
客家围屋中独一无二的另一种类型的围屋,较有利用开发价值,对研究
太平天国、苏区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2005年,陈联民居被列为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木兰乡党委、政府邀请了省级文物专家来进行评估陈联民居,并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3月9日,陈联民居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
自驾:从石城县出发,经清华大道可至陈联民居,约35千米,约需用时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