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纪滢(1908—1997),河北安国流各庄村人,是从大陆去台湾的作家。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哈尔滨政法大学夜间部。民国13年(1924 年)在北平《晨报》发表作品,20年代后期在哈尔滨《国际协报》主办《蓓蕾》文艺周刊,民国17年(1928年)和孔罗荪共同发起成立“蓓蕾文艺社”。民国21年(1932年)到上海从事新闻与创作。民国22年(1933年)夏至翌年春,在天津编《大公报》副刊《小公园》。民国24年(1935年)创办《大光报》。
人物生平
陈纪滢(1908—1997),河北安国流各庄村人,原名陈奇滢,笔名有:滢、丑大哥、生人、影影、羁瀛等。是从大陆去台湾的作家。
20世纪20年代,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哈尔滨政法大学夜间部。民国13年(1924 年)在北平《晨报》发表作品,20年代后期在哈尔滨《国际协报》主办《蓓蕾》文艺周刊,民国17年(1928年)和孔罗荪共同发起成立“蓓蕾文艺社”。民国21年(1932年)到上海从事新闻与创作。民国22年(1933年)夏至翌年春,在天津编《大公报》副刊《小公园》。民国24年(1935年)创办《大光报》。
40年代后期,和沈从文一起主编《华北日报》的《文学周刊》。从事编辑时,出版有报告文学《东北勘察记》,小说《新中国幼苗的成长》《春芽》等作品。被聘为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政府驻苏联特派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纪滢任国民政府哈尔滨市文化指导委员会主任。民国37年(1948年)当选国民政府第一届立法院立法委员。民国38年(1949 年)8月12日去台湾。20世纪50年代初,多家台湾报刊约其写文章。后任台湾“中央日报”董事长、“中国广播公司”常务董事。
1950 年 5 月台湾“中国文艺协会”成立时,被任命为 3 名常务理事之一。其去台湾后还写了一些回忆录,1975年退休后隐居在台北县新店市埋头写作,偶尔到台北市和老友叙旧。晚年仍思念大陆故乡,尤其怀念抗战时期编《大公报》时结识的众多大陆文友。1993年8月,被聘为国民党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1997年 5月 22日去世。
人物作品
东北踏察记(通讯记)1933,天津大公报
新疆鸟瞰(通讯)1940,商务
新中国幼苗的成长(小说)1945,建中出版社
春芽(小说)1947,建中出版社
欧游剪影(通讯)1950,台中央日报社
寄海外宁儿(散文)1952,重光
荻村传(长篇小说)1951,重光
音容劫(戏剧)1952,重光
蓝天(长篇小说)1953,重光
梦真记(散文)1954,中央文物供应社
有一家(小说)1955,文坛社
赤地(小说)1955,重光
文艺新里程(论文集)1956,中央文物供应社
百年来中国文艺的发展(论文集)1956,建设杂志社
报人张季鸾(传记)1957,重光
贾云儿外传(小说)1957,重光
华夏八年(小说)1960,重光
在柯峰(游记)1962,重光
常春藤盟校及其他(通讯)1965,重光
美国访问(报告文学)(上中下册)1965,重光
齐如老与梅兰芳(传记)1957,传记文学社
了解琉球(游记)1967,台湾商务
西德小驻(游记)1968,重光
欧洲眺望(游记)1969,重光
西班牙一瞥(游记)1969,台湾商务
白霜涌露(回忆录)1969,传记文学
第一二次亚洲作家会议概况及国际笔会第三十五届大会纪事(报告文学)1971,重光
胡政之与大公报(传记)1974,香港掌故出版社
华裔锦胄(小说)1975,地球出版社
陈纪滢自选集 1975,黎明
论人才(散文集)1976,重光
一代宗师哀荣余墨(散文集)1976,重光
施耐庵蒲松龄刘鹗(散文集)1976,重光
齐如山林语堂武者小路实笃(杂文)1976,重光
胡适童世纲葛惠德东方图书馆(杂文集)1976,重光
文艺运动二十五年(散文)1976,重光
忆南山(散文)1976,重光
国际笔会与亚洲作家会议(散文)1976,重光
寂寞的旅程(杂文集)1976,重光
有情岁月(小说)1979,黎明
三十年代作家记(回忆录)1980,成文
亲属篇(散文集)1980,成文
抗战时期的大公报(散文集)1981,黎明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