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照丕(1893年一1972年),字绩甫,河南省焦作市
温县陈家沟村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 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
陈小旺、
陈正雷、
王西安、
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崇拜,为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陈照丕理论造诣极深,积数十年之经验,著有《
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陈照丕自小跟父亲
陈登科、叔祖
陈延熙、三叔陈发科练拳。1928年秋,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笃同兄弟二人,慕
陈氏太极拳之名,托河南沁阳杜盛兴到
陈家沟聘请拳师,族人公推陈照丕前往。不久,陈照丕去南京授拳,兼任
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推荐其三叔陈发科来京。陈氏太极拳由此在北京生根、传播。
1938年南京沦陷,陈照丕曾返过家乡,在地方抗日武装
范庭兰的部队里教大刀。《温县志》记载:平时,陈照丕教授战士们武术,训练战士们的近战本领,尤其是大刀用法。作战时,陈照丕亲率敢死队出生入死。
抗战时期河南不少省级机关在洛阳,1940年,陈照丕又被好几个单位请去洛阳教拳。两年后,被黄河水利委员会的
张含英(1949年后曾任水电部副部长)请到西安。张含英给陈照丕安排的职务是保管员,有工作,开工资,拳是业余时间教。
一直到1948年,西安黄河水利委员会迁到开封。陈照丕随着机关“参加了革命”,连人带马,全部被红色政权接收了。陈照丕也就一直在开封工作,直到1958年回家探亲。
回乡传艺
陈照丕回家一看,村里几乎没有人练拳,原来1941年,
陈家沟遭蝗虫灾害,两年绝收,人们吃草根、树皮,为了活命,青壮年大多跑去西安逃荒要饭,“穷习文,富习武”,肚子都吃不饱,太极拳就完全衰败了。
陈照丕心急如焚,向单位提出,要退休回家传拳。管人事的干部告诉他,你现在回去,只能拿40%的工资,按新政策,再等三四个月,就可拿到60%。陈照丕说,你不给我钱我也要走,不能让太极拳在陈家沟断了。他退休工资才拿16块钱。
传承,是陈氏太极拳四百年的关键词,而陈家沟的太极拳当年的确走到了断裂边缘。对陈家沟
陈氏太极拳来说,1958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年份。这一年,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回到了村里。
陈照丕回家,马上在家里成立了一个练拳点,开始教太极。那时得有三十多个青年跟他学。陈照丕分文不取,教得很认真,他怕太极拳在
陈家沟失传了。人多了,他就给取了个名字,叫业余体校。当时学拳的人有
王西安、
朱天才、
陈小旺、
陈正雷、陈德旺、王天宝……那时也不分陈姓、外姓,只要你愿意学他就教。不过,温县的作家、太极拳研究者崔春冬的记忆是,陈照丕教拳时,村里人会自动在大门口设个岗哨,不许外村人入内。
文革遭遇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太极拳成了大毒草,陈家祠堂被拆,祖宗牌位被砸。74岁的陈照丕被扣上一堆帽子,翻他跟国民党的旧账,一起练拳的人,被批为“搞小集团”,搞家族、宗派组织,说他们“夜聚明散”。
1967年,清理阶级队伍。当时,给陈照丕数出四条罪:第一是地主;第二条伪国术教官;第三条,在国民政府教推拳时,他们集体参与入过国民党;第四条参加过还乡团。
斗陈照丕,抓到公社批斗多次,1967年初春,老先生实在受不了,跳井自杀了,井水浅,没淹死,又把他抢救上来。虽然被救起来,但是脚被井底的竹筒尖尖的斜茬刺穿。因为他是批斗对象,大队卫生室的医生不敢给他看病,
陈正雷和陈春雷跪在医生面前求情,医生经不住,让他们回去用先盐水洗一下,等到晚上,才拿着碘酒偷偷去给他擦了包住。结果,没消好毒,陈照丕瘸了一年多。即便一只脚不能挨地,膝盖跪在凳子上,老先生还要讲太极拳。
从那时起,陈照丕把太极拳编成了语录拳,一边练一边唱。崔春冬记载了这段故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太极拳起势;“万水千山只等闲”,“嗵”,一个
金刚捣碓。
在毛语录的庇护下,人们又开始练拳。村里的批斗会也照开。陈正雷和
陈小旺为了避人耳目,只能偷偷跑到乱坟岗苦练。
陈照丕好不容易熬到1968年落实政策,老爷子平反:参加国民党这些事,都交代清楚了。参加还乡团,没有的事。
1969年,《人民日报》登了一条毛主席语录:“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
陈照丕凑巧看到了这条消息,拿着报纸去找
陈正雷:“小雷你看毛主席号召打太极拳了,打太极不犯法了!”
陈照丕不仅让村里的年轻人继续去练拳,一高兴,还说要写书。于是开始整理资料,“理论十三篇”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1972年,济南举办全国武术表演大会时,陈照丕已经卧病在床,最后只能由其族孙女陈爱英一个人去。也是这一年12月30日,陈照丕在
温县医院去世,享年80岁。
后世地位
2013年的第七届
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前一天,
陈正雷领着弟子学生三百余人回到
陈家沟,摆上祭品,双膝跪地,专程祭拜了陈照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