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溥(1662-1749),字永叔,号南陔,天台人,自幼禀承家学,卓荦不群,十岁即能吟诗作赋,长而学问渊博,敏捷异常。汉唐以下诸家诗词,无不剖析源流。为生员时,其诗已传诵人口,壮年时游学四方,客都中文望伟然。
康熙五十二年中
进士,补内阁中书,参与修编《
万寿盛典》等。中年出任湖南攸县知县。攸县田土瘠薄,又经明末兵燹,荒芜过半,历任俱虚报无荒,以图升官。陈溥奉命对全县土地进行清丈,发现六百顷尚缺。于是,奏请朝廷获准,每年减免税赋二千余银两,攸县百姓感恩非常,勒石铭刻其功。陈溥很重视文教,创建了湘南书院,聘请名师教习,并“每逢会期,亲定甲乙,训以作文之道。”闲暇时,则与诸生一起,登临灵龟峰赋诗同乐。自此攸县文风大盛,连邻县士子也闻风前来书院学习。陈溥治理攸县七载,法纪森严,政绩卓著。当时攸县多盗贼,他立社,鼓以防。有名叫傅万方的,窥视客商银两,诱骗而杀害之,尸体沉在河中,七日后,尸体浮了上来,案发。为了侦破此案,是夜陈溥亲自微服外出察访,听人暗中议论说,此客人曾住在傅万方家。遂拘捕万方至县衙,收监。次日传来万方的妻子,对她说:“汝夫谋杀商人,言银交汝手,汝直承,当免汝刑。”其妻交代出银两藏在佛龛底下。派衙役去搜查,起出赃银,再传傅万方一审而服,不足二天,此案即告破。全县百姓皆惊叹,誉为包公再世,争相传颂,攸县治安也日趋稳定。
自古以来清官大多遭人诬害,陈溥也不例外,终为忌者中伤而“解甲归田”。归行时攸县百姓结队相送,文人赋诗成书,刻有《梅城去思草》。陈溥生平不惜钱财,所有俸禄资财悉数散尽,归里后囊中萧然,惟存古书数箧而已。他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踏遍天台山山水水,留下大量诗文。在古稀之年,他还出访故交于大江南北、浙东浙西以及八闽,历时六载而归。归时已八十有二,鹤发童颜,步履轻健,每日仍手不释卷,于书无不读,一心著述,年近九十卒。
陈溥早年有《寿仁录》、《地理精义》、《明史类编》、《湖南杂咏》等著述;晚年隐居泳溪,自订《泳川文集》(十卷)、《泳川诗集》(八卷),大学士齐召南为之作序,并携入京都,观者叹为阳春白雪,众多翰林为之题句,奏请乾隆封赠陈溥为“文林郎”。陈溥的《台山十景诗》便收集在《泳川诗集》中,齐召南曾为之作和诗,名曰“天台诸景次陈南陔先生韵”,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齐召南《台山十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