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春(1956年3月3日-2021年3月11日),男,河北定州人,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是
华中科技大学“名嘴”,也是该校四大“农民教授”之一。
人物生平
陈海春自喻为“红色牧师”和“四化”教授,即学术问题通俗化、严肃话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和海龟理论土鳖化。
1974年9月,陈海春高中毕业后,下放到赤壁农村,当了两年的农民。“在农村的生活,对我影响很大。”陈海春在农村给公社书记当秘书。公社书记是个初中生,但讲起毛泽东思想来头头是道,大家也很容易接受。从那时起,陈海春就开始研究表达方式,这就是他后来总结的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和写作的“四化”理论。
1976年底,陈海春成了一名华中工学院船舶内燃机专业工农兵大学生,并被抽调到该校师资班学习。学校当时为储备教师,决定按照政治、物理、数学、电力和机械专业组成五个师资班,陈海春因此得以留校。
陈海春长期在高等学校任职,也曾借调在国家教育部和“武汉·中国光谷”领导小组办公室任职。
陈海春曾经撰写了一批既有应用价值又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参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的调研和起草工作;干事有热情,也比较勤奋;有一种关注全局和进行战略分析的习惯,凡事都能从更大的背景和视野去分析和判断问题,擅长对于各种复杂矛盾和关系的分析。
2021年3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海春因病逝世。
人物观点
陈海春:“做文化人眼中的工农大众,做工农大众眼中的文化人,是我的终身追求。”
“当农民教授或者土鳖教授没什么不好的,一来说明自己没有架子,二来说明自己能把深奥的道理通俗、生活、简单化地表达出来。”
研究方向
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大学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现代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等。
陈海春的讲课深入浅出,幽默诙谐,哲理性深,操作性强,曾在百所企业进行了演讲,被誉为讲政治理论课都能赢得掌声的人。
研究论文
1建国初期政府对大学改造政策的研究(1949-1958年)这是我的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朱九思先生、蔡克勇先生
2关于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发展趋势的思考此稿发表在《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1985年第4期,《新华文摘》1986年第7期全文转载
3大学教授与大学教育政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年第3期
4中学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此稿我为第二作者(执笔)《灵魂塑造者的沉思》湖北人民出版社
5毕业生分配制度初期改革的政策分析此稿我为第二作者(执笔)《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6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此稿我为第二作者(执笔)《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1期
7关于我国近十年留学生政策的分析《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报》1989年第2期
8东西方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历史考察《湖北高教研究》1989年第3期
9缩影——华中理工大学的四十年我是作者之一,主要负责起草1966-1976,1983-1993年两段,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0十五大精神与大学生发展《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1998年第8期
11三次全教会对政府与高等学校关系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12坚持产学研结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三级跳”《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10期
13“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基本结束后部分学校发展态势的研究”获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资助
14“信息化对在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的跟踪研究”获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五年规划研究项目
15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调查《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承担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的调研课题,我是课题组组长)
16产学研结合发展高校高新技术学科此稿我为第二作者(执笔)《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
17学习讲话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9年第6期
18谈谈“科学学研究要走在教学前面”办学思想《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1999年增刊
19新中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历史考察(1949-1999年)这是我在职博士的论文(未完成),导师姚启和先生
20七一讲话精神与大学生发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年第10期
21信息化时代与大学生发展《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22大学生发展研究的基本构架《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德育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