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水库是长江下游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座大(1)型水库,坝址位于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因库区大部分在黄山市太平县境内,又名太平湖。1971年12月基本建成。
建设沿革
1958年,陈村水库工程开工建设,施工和运行中经多次处理。
1971年12月,陈村水库基本建成。
1972年,陈村水库建成,坝顶弧长419m、坝高76.3m、宽8m。
位置境域
陈村水库是长江下游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座大(1)型水库,坝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库区大部分在黄山市太平县境内。陈村水库大坝控制青弋江流域面积2800平方千米。
陈村水库流域位于东经117°38'-118°26'与北纬29°58'-30°29',南起黟县境内黄金尖,北至泾县境内的水库大坝,西起石台县境内大屋尖,东至旌德县内大会山。
水文特征
陈村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水库校核洪水位126.26米,设计洪水位123.67米,防洪高水位123.67米,正常蓄水位119.00米,防洪限制水位117.00米,死水位94.00米。水库总库容27.07亿立方米,调洪库容9.74亿立方米,防洪库容9.5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6.52亿立方米,死库容2.72亿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相应水面面积94平方千米,东西长约80千米,南北最大水面宽约6千米,最窄处仅200米,平均水深近40米。水库水质为Ⅰ~Ⅱ类。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7.50亿立方米。入库主要支流有清溪河、陵阳河、茶溪河、秧溪河、婆溪河、麻川河等。
陈村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2782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24.7亿立方米,相应库区面积110.3 平方公里。集水区域内有3处水文站,其中2 个进库站分别为大河口站( 设于干流清溪河上游,后由于其下游建小水库,于2004 年停测) 、三口镇站( 设于主要支流麻川河上游) ,一个出库控制站———陈村站; 11 处雨量站,清溪河中上游设有竹坛、美溪、大河口及高路亭雨量站,茶溪河上游设有郭村站,秧溪上游设有龙源湖雨量站,婆溪黄山,麻川河上游设有潭家桥、白地、三口镇、太平雨量站。
流域特征
地质
陈村水库的库边广泛分布着志留系砂页岩。
地貌
陈村水库的库区地势自南向北渐低,山势陡峻,多为峡谷。陈村水库流域地形南高北低,略呈扇形,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有两条支流自南向北穿过,西支为主干原名清溪河,源出黟县北部箕祖山,河道蜿蜒于峡谷中,经美溪、大河口至清溪,流入水库乌石蓄水区,其间有三大支流宏潭河、美溪河和长天河; 东支为麻川河源出黄山汤岭关,流经黄山宾馆、潭家桥、三口镇至仙源三峰庵进入水库,入库后仍为峡长河谷,北行纳入右岸洋川河后至水库大坝上游约10km 处与西支汇合,两支汇合至水库大坝后称陈村水库流域。陈村水库流域水系如图《陈村水库》所示。
气候
陈村水库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日照时数1959.6小时,无霜期240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56.9毫米。
价值意义
综述
陈村水库功能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有灌溉、航运、养殖等综合效益。
发电
陈村水库是安徽省库容最大的水库,电站也是安徽省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1970—2005年累计发电量93.63亿千瓦时。纪村电站是陈村电站的二级站,位于灌区总干渠末端,装机容量3.4万千瓦,1977年建成,至2005年底累计发电量25.32亿千瓦时。2004年又利用陈村电站泄洪底孔建设1台容量3万千瓦的机组。
防洪
陈村水库能削减500年一遇洪峰流量18800立方米每秒的74%,削减5000年一遇洪峰流量24900立方米每秒的78%。
灌溉
陈村灌区现名青弋江灌区,为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71273公顷,实际有效灌溉面积48247公顷。
养殖
陈村水库可养殖水面面积71.80平方千米,1972年开始养殖鲢鱼、鲫鱼、鲤鱼、虾等。
航运
陈村水库的库区常年通航。
旅游
陈村水库中数十个岛屿各具特色,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水利工程
综述
陈村水库枢纽工程由拦河坝、溢洪道、中孔、底孔、发电厂房和筏道等组成。
拦河坝
陈村水库拦河坝为同心圆变半径混凝土重力拱坝,坝顶高程126.3米,最大坝高76.3米,防浪墙顶高程127.7米,坝顶长419.0米。
溢洪道
陈村水库坝体设有2个开敞式溢洪道,堰顶高程113.0米,总净宽48.0米。
中孔
陈村水库坝体中设1个中孔,进口高程82.50米。
底孔
陈村水库坝体中设1个底孔,进口高程56.25米。
发电厂房
陈村水电站为坝后式,安装3台单机容量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3.15亿千瓦时。
筏道
陈村水库筏道位于右岸坝头,是竹木和船只的过坝设备。
水库效益
陈村水电站自1970年10月投产运行到1988年止,共发电47.5亿千瓦时。
1970~1988年止,陈村水库共拦蓄1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峰计85次,减免下游农田受淹面积累计约100万亩,折合人民币15亿元(1983年底现值),使青弋江下游圩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陈村水库规划最大灌溉设计面积为146万亩。1978年是特大枯水年,是年陈村水库来水量仅12.1亿立方米,为多年平均来水量的44%,但水库仍保证了下游70万亩的农田灌溉需要。
水库建成后,航运、交通为之改善,使湖东溪口到湖西乌石镇80公里,可终年通航。1958年开通了泾水公路,1959年水东翟村架起了横跨青弋江的
钢筋混凝土大桥,沟通了陈村至仓溪、后岸、太平的公路,促进了城乡交流,加速了山区开发。
陈村水库设计可养殖水面11.1万亩,实养水面9万亩。由于管理体制多变,影响养殖效益。1983年明确由太平县管理,扩大了放养区,提高了经济效益。水库库区(太平湖)是旅游胜地,1985~1988年4年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万人次,旅游收入110余万元。
移民安置
陈村水库淹没面积103.2平方千米,淹没耕地2853公顷,迁移331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