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慈萱(1933年3月—2024年5月12日),女,出生于上海,高电压技术领域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生前系武汉大学教授。
人物生平
1933年3月,陈慈萱出生于上海。
1953年,获得清华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8月,作为师资研究生选派至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电器专业研究生。
1956年,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留校任教。
1961年,根据国家专业布局,陈慈萱随高电压技术专业调整至
北京电力学院(现
华北电力大学)。
1964年,再次调整至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1981年至1983年,先后在美国纽约州伦斯罗工业大学、
俄亥俄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科研工作。
1984年至1992年,任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电力工程系主任、电力科学研究所所长。
1998年,正式退休,之后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并指导博士研究生。
2000年,随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并入武汉大学。
2001年至2006年,任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
2024年3月,当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5月12日,陈慈萱去世,享年91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慈萱长期从事电力系统接地技术和过电压保护的研究,主要包括交直流电力系统接地技术基础理论、电力系统过电压基础理论、接地系统数值计算方法、避雷器保护装置研制等方面。1958年,陈慈萱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高压振荡回路装置,为避雷器的研制开创了条件,同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30千伏磁吹避雷器。1959年到1960年,参与“330千伏输变电技术”研究,制成了330千伏磁吹避雷器。1974年,研制成功氧化锌电缆护层保护器。1978年,开发10千伏保护旋转电机用的新型氧化锌避雷器。1980年起,研制了系列低压交直流系统电涌保护器,促进了过电压保护技术的代际进步。陈慈萱开发了基于边界元法方法的接地计算通用程序,提出了系列用于电力系统杆塔和变电站接地电阻及跨步电势计算的新公式,应用于三峡电站等巨型电站以及输变电系统的接地计算,解决了均匀及不均匀结构土壤环境中复杂接地系统数值计算的难题。
截至2024年5月,陈慈萱共在《高电压技术》发表论文24篇,涉及过电压及其绝缘、电力系统接地保护、避雷器性能等领域。
陈慈萱编写或合著了《过电压保护原理与运行技术》《过电压保护》《高压静电场》《高压静电除尘》《
开启智慧的钥匙》等著作。
人才培养
陈慈萱编著有《电力系统过电压》《高压电器》《电力系统接地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教材。
陈慈萱讲授的课程有“解析几何”等,为研究生开设“静电场导论课程”,另指导“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建设。
陈慈萱指导培养的学生有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教授
刘涤尘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陈慈萱的丈夫
解广润毕业于清华大学,是高电压领域专家、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两人育有四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的名字是谢小燕。
人物评价
陈慈萱在电力系统接地技术和过电压保护以及电气工程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顾毓琇电机工程奖”评委会评)
陈慈萱是中国电力系统接地技术和过电压保护的开拓者之一,在交直流电力系统接地技术基础理论、电力系统过电压基础理论、接地系统数值计算方法、避雷器保护装置研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开拓性贡献。(
武汉大学评)
陈慈萱一生淡泊名利,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高电压技术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高电压技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