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文
作家
陈布文,作家,著名艺术家张仃的夫人。1920 年生于江苏农村。十七岁因抵抗父母的包办婚姻而失去升学的机会,只身闯入“社会大学”,成为一名卖文度日的“京漂”。在南京,与天才画家张仃相遇,两人一见钟情。1938 年底,两人到延安。1946 年至 1949 年,在东北从事文教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来到北京,先后在北京男五中、女四中执教。1985 年12 月 8 日凌晨辞世。
人物介绍
陈布文身上的标签很多,张仃的夫人、张郎郎的母亲、周恩来的秘书……这其中哪一个都没有“作家”以及其文字所呈现出的更接近陈布文自己。陈布文生前发表作品不多,但其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审美格调,都与纯正的现实主义文学一脉相承,叙事优雅节制,文笔清逸质朴。作为一位女性作家,陈布文的创作有其细腻敏感的一面,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散文、小说中所透露出的对生活场景和细节的把握,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捕捉与呈现,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相较可一见高下。作为先锋女性,陈布文对当时热议的自由、爱情、社会时事等问题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文集中《假如我有了爱人》《把自己交给工作》《美式化》等篇目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文字之间亦偶有辛辣讽刺和冷峻幽默。在中学就被国文教员称为“小鲁迅”的她,此时文笔日渐成熟,正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1938年底,陈布文与张仃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开始了革命加文艺的不凡人生。投身革命后的陈布文,读书不辍,奉鲁迅为榜样,以笔为枪,在东北从事文教工作期间,在《东北日报》等刊物发表了不少文章,很快就因文思敏锐而名声远扬。新中国成立后,陈布文在北京男五中、女四中执教的同时,在《人民文学》《新观察》等刊物相继有作品发表。文集中收录的小说、散文,大部分都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如《离婚》《假日》《五姊妹》《从朗诵诗谈起》。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作品不同于这一时期的“十七年文学”,无论审美风格还是思想内涵,都与四十年代的左翼文学一脉相承。此外,这一时期大量创作的未刊稿,所呈现出的独特质朴文笔,唯真唯美唯善的创作格调,以及心灵深处的乌托邦理想,都让陈布文的创作成为这一时期文学领域暗自绽放的一朵奇葩。本书编者李兆忠的评价最为确切:“作为鲁迅的忠实追随者,陈布文的艺术直觉与灵魂质地,使她顽固地保持自己的秉性,而与激进躁动的时代保持着距离;体现在写作上,便是上述那种深刻的‘时空错位’,——宛如在高歌猛进的喧哗骚动中,一道清澈的山泉静静地流出,沁人心脾。”这一时期的作品是陈布文创作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她创作追求和文学信仰的。陈布文作为一个未被时代浸染,依然坚守自己品格的作家,终身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而又非党员的经历,为我们研究左翼文学、“十七年文学”和“文革”十年文学提供了珍贵而独特的样本,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日渐饱和,是令人十分兴奋的一件事。
人物评价
陈布文传奇的一生,是与她的创作紧密相连的。斯人已去,如今,我们只能在文字中领略这位不平凡女性的异样风采,见证这位优秀作家灵魂世界的冰山一角,在只言片语中拼凑这位纯真、执着于理想信念的女性形象。而陈布文及其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注定让《春天的来客》的出版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文学研究增加光彩。
陈布文从事文学活动,头脑黎明般清新,有男性般的愤世嫉俗。
——黄永玉
我记得,她经常挑灯到半夜,似乎又回到当年的状态与心情。后来,这些杂志都被她带回了北京。在我的记忆中,阅读和写作成了她每天最主要的功课,几十年如一日。
——张郎郎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5 22:27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