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巳生(1893-1953年8月3日),男,浙江海宁盐官人。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民进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著名工商实业家、
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人物生平
1893年,陈巳生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门第。
年幼时,因父亲陈汝康常年旅京,陈巳生的教育基本由伯父陈汝桢照应。伯父还为他聘请了王国维为其启蒙。
陈巳生6岁时,父亲病逝,陈家家道逐渐中落,陈巳生被迫弃学到上海同兴洋货行当学徒,后改行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学习铜板刻铸。此间,他参加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逐渐接受了基督教的 “博爱”、“互济”的教义。1924年,他被派往郑州基督教青年会任总干事时,同驻军河南的“基督将军”冯玉祥相识相交。1927年,陈巳生到欧美游历和留学,三年后,他手捧美国哈佛大学文凭回国,并出任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委员会助理总干事。
“九一八”事变后,陈巳生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1934年,经族亲介绍,陈巳生到上海平安轮船公司任副经理,开始进入工商界。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大批难民拥入上海租界,流离失所。陈巳生同赵朴初等爱国人士积极组织社会救援,并主持难民收容所工作。他让夫人徐剑英到红十字会为难民服务,让胞妹陈祖芬到赵朴初先生的净业教养院工作,为难童服务。上海沦陷后,日本宪兵队曾因此把他传去责问。陈巳生与日寇据理力争。彼时的陈巳生是上海宗教界和工商界上层人士,日寇有所顾忌,只好把他释放回家。
1937年末,陈巳生应友人胡咏琪之请,到胡创办的上海宁绍人寿保险公司任副总经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进入上海租界,上海的形势更加严峻。就在此时,陈巳生向在公司里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谢寿天提出了入党要求。由于党组织此前已对陈巳生进行过长期考察,所以中共江苏省委立即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由此,陈巳生从一位民主主义者,一位基督教和工商界上层人士,转变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1944年,党组织用金条作为出资,让陈巳生在大安保险公司投资的关勒铭金笔厂兼任总经理。陈巳生不仅把该厂的分红全部用于党的活动经费,而且凭借自己的社会地位,推荐自己同一地下党支部的战友、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刘晓(化名刘镜清,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归江苏省委领导)到关勒铭厂任常务董事,安排省委组织部长王尧山任该厂职员,为他俩取得了社会职业的掩护。关勒铭厂从此成为中共上海地下党一个重要的据点。
抗战胜利后,陈巳生于1945年12月与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并被选为民建上海分会理事;同时,他还与马叙伦、许广平、雷洁琼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并被选为常务理事。曾任民进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第三届中央理事会理事。
1949年9月,陈巳生和时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的次子陈震中,分别作为民建代表和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代表赴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与胡厥文、刘晓、潘汉年、周信芳、梅兰芳等18名上海代表一起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0月1日,父子二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2年,他又根据党的指示,以慰问团第三分团团长的身份,赴朝鲜战场,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带去祖国人民的问候。其实,这时陈巳生已经重病在身,但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辞辛劳。
1953年8月3日,陈巳生不幸去世,享年60岁。
人物事迹
陈巳生从实业救国到抗日救亡、民主救国,思想轨迹体现着不平凡的成长历程。陈巳生的一生,是为国为民的一生,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不懈奋斗的一生。
从学徒到革命先锋战士
陈巳生年幼丧父,16岁从海宁盐官到上海谋生,先当学徒,后当印刷工,并到中华基督青年会开办的夜校学习英语,成为基督教徒。淞沪战争爆发,佛教界的赵朴初和基督教界的陈巳生,都勇敢地站出来抢救安置难民。1938年8月16日,经过精密筹划,他们将800余名青壮年以难民名义,从上海乘轮船转送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为抗日队伍补充新生力量,后又两次赴皖南慰问新四军。陈巳生和赵朴初,通过慈善救亡事业相见、相识到相知,成为终生的亲密战友。
经过严格的考验审核,陈巳生被秘密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陈巳生依托自己企业家、民主党派人士、宗教界人士等身份之便,为革命事业服务:安置掩护了一批中共地下党员;直接为新四军采购运输物资,为中共地下党调度活动经费;在工商界、文化界中广交朋友,宣传革命形势,商讨斗争策略,做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他忠诚于党的事业,一颗红心,矢志不变,直到1953年辞世,他的共产党员身份也没有公开。
民进早期活动的重要骨干
陈巳生还是民进创始人之一,在民进发起成立和早期的斗争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陈巳生已是上海工商企业界、宗教界知名人士,又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总干事。他同王绍鏊、谢仁冰、赵朴初、张纪元等都相识相知多年,“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是共同活动的主要议题。由于陈巳生的关系,八仙桥青年会成了爱国民主人士活动的重要场所,酝酿民进成立的活动也多次在这里举办。
1945年12月30日,民进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会务由马叙伦负责,王绍鏊、严景耀、陈巳生协助。在1946年1月2日召开的民进第二次会员大会上,马叙伦、陈巳生等11人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选举马叙伦、陈巳生、王绍鏊3人为常务理事。当时还没有设主席,常务理事就是实际召集人,可见当时陈巳生是民进组织的重要骨干之一。
那时,民建总会函请在沪的理监事推动上海的会务工作,陈巳生于1946年1月13日正式加入民建,并即增补为民建总会的常务监事,后又成为上海民建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陈巳生有了民进、民建的双重党派身份。
1946年6月23日,声势浩大的“上海人民反内战暨欢送和平请愿团赴京大会”举行,陈巳生是积极筹备者与参与者。拼凑成主席台的卡车和游行时的开道车,都是由陈巳生所设公司提供;标语以及散发的《告人民书》《告工友书》传单大部分由与陈巳生关系密切的文化公司印刷。以马叙伦为团长的九人和平请愿团中,还有两位学生代表,其中一位就是陈巳生的次子陈震中。父子俩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但由于党的保密纪律,两人均不知道对方的党员身份。
鞠躬尽瘁报效新中国的楷模
上海解放以后,陈巳生的工作重心转向工商界。他和儿子陈震中分别被推荐为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正式代表。1949年10月1日,陈巳生父子两人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政权的诞生。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1年3月,陈巳生担任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华东暨上海分团团长。在朝慰问期间,冒着被敌机轰炸的危险,他深入前线慰问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受到朝鲜金日成将军和志愿军司令部首长的接见。他提出,要发动全国工商界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的倡议。回国后,他多次作访朝慰问报告,动员各界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踊跃捐献飞机大炮。面对诸多活动和工作,陈巳生拖病超负荷坚持,终因积劳成疾,于1953年7月住入华东医院,确诊为直肠癌晚期。8月3日溘然长逝,终年60岁。
家庭关系
父亲陈汝康,翰林院庶吉士(翰林)。
伯父陈汝桢。
胞妹陈祖芬。
妻子徐剑英。
长子陈震东、次子陈震中、三子陈震海。
后世纪念
2023年10月18日,陈巳生历史资料陈列馆开馆仪式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举行。开馆仪式上,陈巳生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揭牌,并被授予“民进浙江省会史教育基地”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