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1)拓扑相及相应性质研究。(2)量子随机行走性质研究。
人物经历
个人简历
2010.09-2015.07 清华大学 理学博士 指导教师:王向斌教授
2013.01-2013.12& 2011.12-2012.02 斯蒂文森理工学院(美国)访问学者 指导教师:于挺教授
2006.09-2010.07 南开大学 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5.09-2018.07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讲师
2018.08-至今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
(1)拓扑相及相应性质研究。探索晶格模型中相应拓扑性质的刻画与描述,结合拓扑物理的相应性质应用于量子信息技术,拟实现有效的拓扑量子计算。
(2)量子随机行走性质研究。一方面基于量子随机行走系统来模拟拓扑系统的性质;另一方面利用量子随机行走系统来实现有效的量子信息传输过程。
出版图书
主要成就
一、拓扑相的刻画以及拓扑边界态的观测
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观测出二维量子随机行走的反常拓扑保护边界态[PRL 121, 100501 (2018)]。利用微波系统模拟构造出kitaev toric code模型的基态,进一步观测出随着外场强度的增强而产生的拓扑相变[Nat. Commun. 10, 1557 (2019)]。
二、基于量子随机行走系统的特性研究
给出了一种刻画非厄米量子随机行走拓扑相的方法[PRA 97, 052117 (2018)],该方法可以直接和实验可观测量相联系。利用量子随机行走中的对称性,给出在环状量子随机行走系统中实现定向的能量转移操控[NJP 19, 113049 (2017)]。探索在量子随机行走中受到不同噪声影响下,系统相应演化所发生的变化[PRA 94, 012316 (2016)].
三、开放系统动力学问题研究
利用几何相实现对于能量转移的有效操控[PRB 87, 144303 (2013)],在该工作中,我们详细比较了研究能流转移的几种主流方法,并给出相对应的适用范围。在布朗运动粒子中,利用信息熵验证修正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成立[PRE 90, 022101 (2014)]。与他人合作,验证了在构建环境中系统从马尔可夫动力学到非马尔可夫动力学的转变[PRA 90, 042108 (2014)];证实了在表面等离激元系统中,由于相干性质的存在,可以带来能量转移速率和效率的提升[JCP 146, 144101 (2017)];利用非马尔可夫的回流效应,证实在洛仑兹谱中可以实现稳定的两比特量子门,而在欧姆谱中则不能实现稳定的两比特量子门[NJP 19, 123001 (2017)]。
论文发表情况
截至到2019年4月,已在Nat. Commun., Phys. Rev. Lett., Phy. Rev. A/B/E等期刊共发表SCI论文17篇。
参考资料
陈天.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官网.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