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俊 ,男,1957年8月31日生,博士学位,
东华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担任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化学与材料物理分委员会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理事、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及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高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化学世界》、《建筑材料学报》、《弹性体》、《
聚氨酯工业》编委。
研究方向
一.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及纤维制品
1.淀粉等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的化学改性及成纤性研究
2.以淀粉等多糖类天然高分子为原料,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
3.高性能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涂料和粘合剂的研制及其在纺织品涂层、整理中的应用
二.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纤维制品
1.多孔聚氨酯生物医用膜材料
2.聚氨酯形状记忆材料及纤维制品
3.具有多重响应的高分子水凝胶
4.纳米凹凸棒土的改性及其在聚合物与纤维增强中的应用
三.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纤维制品
1.凹凸棒土改性的高性能PAN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
2.聚酰亚胺的成纤性研究及纤维制品
3.聚芳砜、聚脲纤维的制备
四.高聚物结构性能表征和预测
1.聚氨酯等多相体系的微相分离结构的表征
2.化学纤维纺丝动力学模型及计算机模拟
3.多相聚合物体系和纳米复合体系的力学模型
主讲课程
《高聚物流变学基础》、《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文献检索》、《高分子材料专业前沿课讲座》等
授权专利
1.陈大俊,周康龙,金祖涛,潘红霞,罗伟强.一种用于针织人造毛皮底布涂层的聚氨酯乳液制备方法[P].CN1397580,2003.
2.张清华,陈大俊,罗伟强. 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 CN1438363,2003.
3.陈大俊;李瑶君;罗伟强;张清华. 熔喷成网制造聚氨酯弹性无纺布的方法和装置[P]. CN1445390,2003
4.杨正寰; 李瑶君; 李家子; 陈大俊. 耐氯性氨纶纤维制造方法[P]. CN1122850,1996.
5.李瑶君;陈大俊. 一种熔纺氨纶用的亚氨酯添加剂的制造方法[P]. CN1316446,2001.
6.张清华;丁孟贤;罗伟强;张春华;陈大俊;高连勋. 聚酰亚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 CN1382847,2002.
7.张清华;李 静;程 健;陈大俊. 一种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 CN101177527,2008.
8.张清华;李 静;罗伟强;陈大俊;程 健. 一种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P]. CN101187078, 2008.
9.陈大俊;尹 晗;王军泉;陈惠芳;罗伟强;张清华;潘 鼎.凹凸棒土纳米粒子改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及制备方法[P]. CN101245500,2008.
10.张清华;董 艳;李 静;夏清明;陈大俊. 一种碳纳米管增强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P]. CN101250770,2008.
11.章 倩;陈大俊;章悦庭. 电磁屏蔽用的涤纶或尼龙布[P]. CN201063254,2008.
12.张清华;陈大俊. 一种碳纳米管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 CN1569939,2005.
13.陈大俊;李雪莲;周金荣;罗伟强;张清华. 芳香族聚脲多孔膜的制备方法[P]. CN1602995,2005.
14.陈大俊;钱健斌;罗伟强;李瑶君;张清华. 一种熔纺氨纶废丝再利用的方法[P] . CN1603480,2005.
15.李文彬;陈大俊;王夏琴. 含有颜料和染料的数码喷绘油墨及其制备方法[P]. CN1613924,2005.
16.李文彬;陈大俊;王夏琴. 数码印染用紫外光固化油墨及其制备方法[P]. CN1613925,2005.
17.邓德纯;陈大俊. 一种干式复合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造方法[P]. CN1624067,2005.
18.邓德纯;陈大俊. 一种耐蒸煮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P]. CN1629245,2005.
19.顾利霞;肖茹;陈大俊;朱庆芳. 大豆蛋白质/聚氨酯/聚丙烯腈共混复合纤维及制备方法[P].CN1670274,2005.
20.陈大俊;王静荣;李瑶君;罗伟强;张清华. 一种聚氨酯纤维废弃物再生利用方法[P]. CN1526863,2004.
21.顾晋南;陈大俊. 差别化氨纶连续聚合干法纺丝方法[P]. CN1544718,2004.
22.武卫莉;陈大俊. 一种高分子合金刹车片的制备方法[P]. CN1695914,2005.
23.陈大俊;章 倩;章悦庭. 含有机金属催化剂的化学纤维、制造方法及其用途[P]. CN1746342,2006.
24.常振军;张清华;陈大俊. 一种高取向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 CN1746343,2006.
25.陈大俊;潘红霞;张 红;张清华;罗伟强. 一种用于人造毛皮底布涂层的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P]. CN1772784,2006.
26.张清华;李 静;陈大俊;罗伟强. 一种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方法[P]. CN1932091,2007.
27.张清华;熊 辉;李 伟;陈大俊. 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 CN1948381,2007.
28.张清华;李 伟;熊 辉;陈大俊. 一种导电聚苯胺/淀粉壳核型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P]. CN1951979,2007.
29.张清华;熊 辉;陈大俊. 一种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 CN1970612,2007.
30.陈大俊;樊旭芬. PET/凹凸棒土纳米复合纤维[P]. CN101117734,2008.
31.陈大俊;吴建儒;戴羚羚;孙岩岩;张清华;罗伟强. 一种聚苯乙烯/凹凸棒土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P]. CN101367894,2009.
32.张清华;金 亮;左 铖;陈大俊. 一种在多聚磷酸中合成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P]. CN101367937,2009.
33.张清华;杨 昱;赵 昕;尤志强;陈大俊. 一种功能化碳纳米管改性聚氨酯弹性的制备方法[P]. CN101440208,2009.
34.陈大俊;吴建儒;戴羚羚. 聚氨酯大单体HPU/苯乙烯St互穿网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 CN101445579,2009.
35.张清华;邓 钢;左 铖;陈大俊. 一种对含溶剂的聚酰胺酸类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确定方法[P]. CN101464421,2009.
主要论文
1.吴键儒,戴羚羚,陈大俊. 聚氨酯(PU)/凹凸棒土(AT)原位复合材料制备及表征[J]. 化工新型材料,2009,(7).
2.李颖,夏清明,左铖,陈大俊,张清华. 纳米结构聚苯胺/PVP复合纤维及其气敏传感特性研究[J]. 化学世界,2009,(6).
3.王芹,肖明宇,陈大俊. 过氧化二异丙苯在聚乙烯切片中的热降解动力学[J]. 化学世界,2009,(6).
4.程凤梅,陈大俊. 空心玻璃微珠增韧高密度聚乙烯的性能研究[J]. 中国塑料,2009,(2).
5.王静荣,陈大俊. 氨纶废丝醇解工艺探讨[J]. 化学世界,2008,(8).
6.夏清明,张清华,董艳,陈大俊. 碳纳米管/聚乙烯/聚苯乙烯多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2008,(5).
7.武卫莉,陈大俊. 团状模塑料增强CR/ACM并用胶[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8.王军泉,陈惠芳,陈大俊,潘鼎. 聚丙烯腈/凹凸棒土纺丝溶液的流变行为[J]. 合成纤维,2008,(4).
9.董艳,张清华,李静,夏清明,陈大俊. 聚丙烯腈/多壁碳纳米管共混纤维的研制[J]. 合成纤维,2008,(4).
10.顾新飞,张清华,陈大俊. 聚酰胺酸溶液的动态流变行为[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11.方芳,常振军,张清华,陈大俊. 碳纳米管/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流变行为[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1).
12.熊辉,张清华,陈大俊. 填充型多相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的PTC效应[J]. 化学世界,2007,(11).
13.武卫莉,陈大俊. 团状模塑料/丙烯酸酯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 橡胶工业,2007,(11).
14.王静荣,陈大俊. 醇解温度对氨纶废丝醇解产物的影响[J]. 化学世界,2007,(9).
15.王富军,宇恒星,陈大俊. 纳米凹凸棒土改性聚氨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J]. 合成纤维,2007,(5).
16.方芳,张清华,常振军,陈大俊. 碳纳米管/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2007,(4).
17.袁婷婷,陈大俊. 氨纶干法纺丝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18.崔林艳,章悦庭,陈大俊. 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水溶液的流变行为[J]. 化学世界,2007,(4).
19.武卫莉,陈大俊. 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共混研究[J]. 弹性体,2007,(1).
20.武卫莉,陈大俊. DMC补强EPDM/MVQ并用胶的性能研究[J]. 橡胶工业,2007,(2).
21.肖明宇,潘红霞,徐永卫,陈大俊. 双向拉伸聚乳酸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2006,(12).
22.肖明宇,潘红霞,陈大俊. 人造毛皮的织造及其应用[J]. 毛纺科技,2006,(10).
23. 潘红霞,肖明宇,陈大俊.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及性能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06,(9).
24.孔翠丽,张清华,陈大俊. BAPP型聚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5).
25.李伟,陈大俊,张清华. 一维纳米结构导电聚苯胺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5).
26.武卫莉,陈大俊. 团状模塑料增强三元乙丙橡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27.张红,陈大俊. 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J]. 涂料工业,2006,(5).
28.向远清,陈大俊. 快速响应智能水凝胶的研究进展[J]. 化学世界,2006,(5).
29.李雪莲,林锦鸿,陈大俊. 磺化芳香族聚脲的制备与表征[J]. 化学世界,2006,(3).
30.李雪莲,陈大俊. 芳-脂族共聚脲纤维的制备(英文)[J]. 合成纤维工业,2006,(1).
31.袁婷婷,陈大俊. 干纺氨纶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J]. 合成纤维,2005,(12).
32.朱明贤,董琪,陈大俊. 聚己内酯/淀粉醋酸酯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J]. 化学世界,2005,(11).
33.周金荣,李雪莲,陈大俊. 芳香/脂肪族聚脲的合成与表征[J]. 合成纤维,2005,(10).
34.戴冕,陈大俊,张清华. 共聚型聚酰亚胺的热性能研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5).
35.钱健斌,王静荣,陈大俊. 熔纺氨纶废丝的回收再利用[J]. 合成纤维,2005,(8).
36.王静荣,钱建斌,陈大俊. 氨纶废丝的醇解产物分析[J]. 合成纤维,2005,(7).
37.潘红霞,周康龙,陈大俊. 聚氨酯微乳液用于针织人造毛皮底布涂层的研究[J]. 毛纺科技,2005,(7).
38.李雪莲,陈大俊. 芳香族聚脲的合成与表征[J]. 化学世界,2005,(5).
39.汪丽梅,窦立岩,陈大俊. 中空球材料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2005,(3).
40.王静荣,钱健斌,陈大俊. 氨纶废丝的醇解动力学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41.仇学群,李瑶君,陈大俊. 聚丙烯腈/聚氨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J]. 涂料工业,2005,(1).
42.张清华,李兰,陈大俊. 一种新型的刚性高性能纤维M5[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4,(6).
43.左兰,陈大俊. 形状记忆聚氨酯的研究进展[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6).
44.董琪,陈大俊. 高直链淀粉的醋酸酯化反应动力学[J]. 化学世界,2004,(12).
45.张清华,陈大俊. 炭黑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3).
46.王静荣,陈大俊. 聚氨酯废弃物的化学降解机理[J]. 高分子通报,2004,(2).
47.周康龙,陈大俊,潘红霞. 针织人造毛皮底板涂层剂——聚醚型聚氨酯微乳[J]. 毛纺科技,2004,(4).
48.张清华,罗伟强,高连勋,丁孟贤,陈大俊. 联苯型聚酰亚胺纤维的动态力学行为[J].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1).
49.陈大俊,李娜. 反应型乳化剂的合成及其与丙烯酸酯的乳液共聚[J]. 化学世界,2004,(4).
50.王静荣,陈大俊. 聚氨酯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物理化学方法[J]. 弹性体,2003,(6).
51.董琪,朱颖先,陈大俊. 高直链淀粉醋酸酯的合成与表征[J]. 化学世界,2003,(8).
52.张清华,罗伟强,张春华,陈大俊,丁孟贤. 聚酰亚胺初生纤维的形态结构[J]. 合成纤维工业,2003,(3).
53.陈大俊,杨涛锋,李瑶君. 熔纺氨纶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4).
54.韩亚元,李瑶君,张清华,陈大俊. 熔喷法弹性无纺布的研究进展[J].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1).
55.左兰,陈大俊. 形状记忆聚氨酯的研究与应用[J]. 弹性体,2002,(6).
56.杨涛锋,李瑶君,陈大俊. 氨纶纺丝熔体的流变行为[J]. 弹性体,2002,(5).
57.张清华,陈大俊,张春华,丁孟贤. 聚酰亚胺高性能纤维研究进展[J].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2,(5).
58.韩亚元,李瑶君,陈大俊. 熔喷聚氨酯弹性无纺布的研制及其力学性能[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59.张清华,金惠芬,陈大俊. 聚苯胺/聚酰胺导电初生纤维形态结构的研究[J]. 合成纤维工业,2002,(6).
60.杨海华,马敬红,陈大俊,梁伯润,余亦华. PET/PEN扩链反应共混的研究 Ⅱ.特性粘度及无规度的变化[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4).
61.朱颖先,李瑶君,陈大俊. 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纤维材料进展[J]. 金山油化纤,2001,(2).
62.杨海华,陈大俊,梁伯润,马敬红. 乙醇封端异氰酸酯扩链剂的合成及对PET增粘的研究[J]. 合成纤维,2001,(4).
63.李瑶君,陈大俊. 熔纺与干纺氨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 合成纤维,2001,(3).
64.徐向春,李瑶君,陈大俊. 封闭型聚氨酯加成物对熔纺聚氨酯热性能的影响[J]. 合成纤维,2001,(2)
65.张清华,陈大俊,丁孟贤. 聚酰亚胺纤维[J]. 高分子通报,2001,(5).
66.朱颖先,陈大俊,李瑶君. 可生物降解型纤维材料[J]. 高分子通报,2001,(1).
67.朱颖先,王月,李瑶君,陈大俊. 高取代度淀粉醋酸酯的制备[J]. 应用化学,2001,(7).
68.陈大俊,李瑶君.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中的氢键作用-II.红外热分析[J]. 化学世界,2001,(10).
69.陈大俊,李瑶君.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中的氢键作用──动态力学分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5).
70.陈大俊,曹力,李瑶君,梁伯润. 封闭型异氰酸酯齐聚物及与PET反应性共混[J]. 合成树脂及塑料,2000,(4).
71.杨涛锋,陈大俊,李瑶君. 熔纺氨纶的制备方法及性能[J]. 聚氨酯工业,2000,(1).
72.朱颖先,陈大俊,李瑶君. 淀粉成纤加工过程中的变性方法[J]. 合成纤维,2000,(5).
73.徐向春,李瑶君,陈大俊. 熔纺氨纶用封闭型聚氨酯加成物的研制[J]. 合成纤维,2000,(4).
74.杨涛锋,陈大俊,李瑶君. 弹性纤维熔纺动力学模型及模拟计算[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5).
75.陈大俊. 高聚物分子设计中的系统方法[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76.朱颖先,陈大俊,李瑶君. 可生物降解纤维材料[J]. 合成纤维工业,2000,(5).
77.杨涛锋,陈大俊,李瑶君. 熔纺氨纶的结构与性能[J]. 纺织学报,2000,(2).
78.李勇,陈大俊,李瑶君. 生物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J]. 上海化工,1999,(13).
79.李勇,陈大俊,李瑶君. 阻燃型可生物降解聚氨酯[J]. 聚氨酯工业,1999,(3).
80.陈大俊,李瑶君,周涵新. 聚氨酯/聚磷酸胺体系的阻燃及力学性能[J]. 合成树脂及塑料,1998,(2).
81.李瑶君,陈大俊. 氨纶纤维的发展及其应用[J]. 聚氨酯工业,1998,(2).
82.李勇,陈大俊,李瑶君. 一种制备生物可降解性聚氨酯的新方法(英文)[J]. 合成橡胶工业,1998,(6).
83.李勇,陈大俊,李瑶君. 生物可降解聚氨酯材料[J]. 合成橡胶工业,1998,(4).
84.陈大俊,李瑶君,周涵新. 含叔胺基聚氨酯/聚磷酸共混体系中离子相互作用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 合成树脂及塑料,1997,(3).
85.陈大俊. PREPAR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URETHANE ACRYLATE COPOLYMERS[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1997,(1).
86.陈大俊. HYDROGEN BOND EFFECT IN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ELASTOMERS[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1997,(1).
87.徐向春,李瑶君,陈大俊. 熔纺氨纶工业现状[J]. 合成纤维工业,1997,(5).
88.陈大俊,李瑶君. 淀粉改性的生物可降解聚氨酯弹性体[J]. 合成橡胶工业,1997,(4).
89.陈大俊. 含叔氨基聚氨酯/聚丙烯酸共混体系的相容性[J]. 合成橡胶工业,1997,(4).
90.陈大俊,李瑶君,王翔,张丽艳,周涵新.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饱和聚氨酯共聚物的力学性能[J]. 合成树脂及塑料,1996,(4).
91.陈大俊,李瑶君,王翔,张丽艳,周涵新.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不饱和聚氨酯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 合成树脂及塑料,1996,(2).
92.李瑶君,陈大俊,廖威,吴药镜. 氨纶氯水降解及耐氯机理的探讨[J]. 合成纤维工业,1996,(4).
93.陈大俊,周涵新,孙桐,. 多孔聚氨酯薄膜的透气性及其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94.陈大俊,周涵新,孙桐. PHASE INVERSION AND ITS MECHANICAL MODEL STUDIES FOR THE TWO-PHASE POLYMER BLEND SYSTEMS (Ⅱ)——DYNAMIC VISCOELASTIC RESPONSE[J]. Science in China,Ser.B,1992,(4).
95.陈大俊,周涵新,孙桐,. 一种表征微相分离的新方法——含叔胺基聚氨酯的微相分离结构[J]. 聚氨酯工业,1991,(1).
96.陈大俊,周涵新,孙桐,杨雪忠,. 对聚氨酯中氢键强度分布的理论探讨[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
97.李瑶君,周涵新,陈大俊,邱呈祥. 用于皮肤覆盖材料聚氨酯(PU)的研究及应用[J]. 产业用纺织品,1991,(4).
98.陈大俊,周涵新,孙桐. 两相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逆转及其力学模型的研究——Ⅱ.动态粘弹响应[J]. 中国科学B辑,1991,(9).
99.陈大俊,周涵新,孙桐. MECHANICAL MODEL FOR TWO-PHASE POLYMER BLEND SYSTEM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ASE INVERSION[J]. Science in China,Ser.B,1991,(5).
100.陈大俊,周涵新,孙桐,杨雪忠,. 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HYDROGEN BOND STRENGTH DISTRIBUTION IN POLYURETHANES[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1990,(3).
101.陈大俊,周涵新,孙桐. 两相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相逆转及其力学模型的研究——Ⅰ.模量与组成关系[J]. 中国科学B辑,1990,(12).
102.陈大俊,周涵新,孙桐,. 含叔胺基聚氨酯的微相分离结构[J]. 聚氨酯工业,1989,(4).
103.孙桐,周涵新,陈大俊,. 聚氨酯-聚丙烯腈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质及其力学模型的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104.孙桐,周涵新,陈大俊,. 聚氨酯-聚丙烯腈共混体系的两相结构及一些有关的生物性质[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3).
105.周涵新,陈大俊,沙宏建,孙桐,. 铈盐引发聚氨酯薄膜的丙烯酸接枝及改性聚氨酯的血液相容性[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5).
106.陈大俊,庄梦华,周涵新,孙桐. 一种评价聚氨酯纤维相分离程度的新方法[J]. 合成纤维,1985,(4).
107.庄绪杰, 李妍静, 于东杰, 陈大俊.β-环糊精/聚乙二醇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J].化学世界, 201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