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唯实
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原特别研究员
陈唯实(1913-1974),原名陈悲吾,广东省湖安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该县师范学校毕业,当过小学教员。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他在党的引导下,通过自学,成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而工作的哲学家。1934年,陈唯实家中因受恶霸地主的迫害遭难,他悲愤离乡,奔赴北平。他经常在北平图书馆刻苦攻读哲学书籍。
人物经历
1935年,他到了上海,认识了艾思奇等人,参加了哲学研究小组,进行新哲学的研究和宣传活动,经常为《读书生活》杂志撰写哲学文章。在上海两年,陈唯实编写了4本哲学著作。1936年6月,上海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通俗辩证法讲话》,全书10余万字,这是当时一本比较系统的辩证法专著。书中通俗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应用、变化定律、矛盾定律、突变定律、联系定律,以及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从中国古代的辩证法、西洋的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一直讲到马克思、恩格梦、列宁的辩证法。书中还驳斥了那种说中国古代哲学中没有辩证法的偏见。当时出版发行的“书讯”中介绍说,这部著作有几个突出的特征:(1)理论通俗化,容易着懂;(2)内容具体化,容易理解;(3)注意应用法,使一般人晓得如何应用。这部著作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被国民党政府禁止发行。1936年9月,上海大众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通俗唯物论讲话》。作者从新哲学应该是通俗的、具体的、战斗的、实践的要求出发,介绍了唯物论哲学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斗争,并结合着大众生活的实际,具体阐述了分辩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方法,以及如何克服唯心论,坚持唯物论的方法。这部著作与《通俗辩证法讲话》一书,是同一年出版的姐妹篇。1937年2月,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了他的第三本书:《新哲学体系讲话》,全书20万字。书中详论了人生哲学、社会哲学、宇宙哲学、思想哲学、实践哲学等。作者批评了玄学的神秘理论,宣传了新哲学的真正意义。同年3月,上海作家书店出版了他的第四本书:《新哲学世界观》,书中从哲学发展的历史,系统地阐述了古代哲学世界观、哲学复兴的世界观、近代哲学世界观、机械论的世界观批判、现代哲学世界观、新哲学的科学世界观、现阶段的战斗世界观。其中,特别是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世界观,列宁对新哲学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作者认为对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不应采取形而上学的简单方法一概否定之,而应该用批判的、改造的、比较的、辩证的方法去推理。该书出版了十几天,就全部销售一空,到5月底已出了3版。
抗日战争开始,他到了武汉,很快地又出版了《新人生观》和《革命哲学》两书。
在延安时期,他参加了1940年6月延安新哲学会举行的第一届年会,并在会上报告了论文《斯大林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1941年6月20日,延安出版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中国文化》第3卷第1期,摘载了上述论文中的一个问题,即“斯大林发展了关于否定之否定的问题”。
陈唯实从踏上哲学研究的道路起,就注重哲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他认为,要使新哲学容易为大众所理解、所接受、所应用,使新哲学成为人们的思想和实际行动的真正导师,就必须把新哲学的形式通俗化,内容要尽量的具体化、战斗化、实践化。他在研究各种哲学问”题时,主张把新哲学和社会实际打成一片,尽可能地实行“哲学到大众中去”。他批判了那些故意巧弄虚玄、矫揉造作的玄学家、冒牌哲学家。对于那些所谓“超人”的哲学家的超人理论,大众当然不需要,大众所需要的是“以实在的事实,说实在的真理,不是说鬼话,而是说人话”。
陈唯实不仅是一个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在课堂上讲授新哲学,由于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际,受到了听众的欢迎。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在山西“民大”专门讲授民族革命哲学,把哲学同抗战的实际结合起来,批驳了“亡国哲学”,宣传了抗战哲学。1938年冬,他到了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八路军军政学院讲授哲学,并在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担任特别研究员,主要是研究哲学。解放战争后期,他在北方大学、华北大学教授哲学。解放后,他在南方大学、华南师范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担负党政主要领导工作,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陈唯实和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一样,特别重视同劳动群众的联系,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说:“我一生都忠诚地为党,为革命而学哲学、写哲学、讲哲学。”
1974年1月25日,陈唯实因肺癌不幸去世。他为马克思主义新哲学在中国的通俗化、大众化而奋斗了一生。他在给女儿的信中说:一生从事革命工作,就是搞哲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7 16:1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