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达(1930年12月30日—2024年10月10日),男,江西鄱阳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生前是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哲学学部召集人,教育部哲学领域“
101计划”专家组首席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人物生平
1930年12月30日,陈先达出生于江西鄱阳镇一个名叫管驿前的小渔村,家里世代以捕鱼为生。
1950年,高中毕业,正式参加高考。
1953年,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哲学研究班学习。
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是哲学系正式成立后的首批教师;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工作。
1969年12月,到江西余江“五七干校”参加劳动,三年后干校结束,人员回北京等待分配。
1973年,随着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全所调到北京大学,附属北京大学哲学系。
1974年,被北京大学党委调入“两校(“梁效”)写作组”。粉碎“四人帮”后,写作组经过两年多学习班接受审查。
1978年10月,全部审查结束后,陈先达回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原单位。
1987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连任两届,一共十年。
2024年10月10日5时5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10月18日上午9:00,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先达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等方面有研究和著述。他提出了关于马克思历史观的诸多独到见解,包括其理论来源不限于哲学,唯物史观形成的逻辑进程要突破主体自身局限,人的本质是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物质生产活动等。这些见解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解。
陈先达坚持宽广的问题视域,将关系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纳入哲学研究范畴,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他主张用历史辩证法考察中国发展问题,阐述了中国历史百年变革的辩证法,强调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在关联性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辩证性。他特别关注文化问题,强调要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把握文化争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主张两者有机结合。
他的学术生涯经历了从原理研究到发展史研究,再到写作方式从长文到短文或随笔的转变。他的一系列哲学随笔贴近生活,解答了诸多哲学和生活相关的命题,体现了哲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回归了哲学的生活本性。
截至2024年10月,陈先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文本解读》《雄踞人类思想高峰的马克思》《在为祖国和人民立德立言中实现价值》《文化自信与民族自强》《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等文章200余篇。
截至2024年10月,陈先达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等课题四十余项。
陈先达获得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
人才培养
陈先达主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教材。
陈先达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开展学术创新。同时,陈先达也强调创新的前提是做到两个正确:一是政治方向要正确,二是理论方向要正确。他常常叮嘱学生们要在变动不居的时代培养坚定的信念。陈先达认为,大学最大的特点在于“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培养人的地方”,他要求学生善用知识,绝不能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运用知识改变个人命运的同时,也要对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既有自己的才能,同时也有自己的贡献,我们高校应该培养这种人”。
截至2017年11月,陈先达教过的学生有四代之多,遍及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有两位大学校长、三位长江学者,数十位教授,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郝立新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陈先达教授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姓马”更要“信马”,“言马”更要“用马”,一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陈先达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行走的马列字典”、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旗帜性人物,为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陈先达教授始终奋斗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前沿,立时代潮头,发哲学新声,树时代新论,深刻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学术品格、时代担当与宏大志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评)
站在讲台上,他是全身心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教师;徜徉学海中,他是从未停止思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躬耕哲学领域70余载,陈先达始终高擎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发哲学新声、立时代新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早已成为他一生的志业。(《大先生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大家访谈录》评)
倏忽间一甲子,他桃李满天下。陈老著作等身,笔耕不辍。“但教漫步能敲键,老马仍不惜毛蹄。”陈老身居“守拙斋”,胸怀天下事,以榜样的力量坚定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用一个甲子的岁月守望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评)
虽已耄耋,但陈先达依然以“孺子牛”的精神,高擎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发哲学新声、立时代新论,彰显着高校学者的社会担当和思想战士的革命品格。(《光明日报》评)
陈先达的一生从此和人民大学的历史交织在一起。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这不仅是八十年来人大学子始终谨记的校训精神,更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创新和教学科研中始终如一的求索和实践。(新京报评)
陈先达教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国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国务院原副总理、时任吴玉章基金委员会主任马凯评)
人物影响
2017年,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特别节目《
榜样2》播出陈先达教授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