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象山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致道者在乎学”,学贵立志,立志要先立大志,这样才能有一个正确、广阔的起点,才更有动力。其次,人还要明白为人之道,处事判断,要诉诸理性,不应人云亦云,要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第三,为学的方法有两个:自学和从外界获得。老师的开导、朋友的帮助都是求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来获取知识,这样学问才能真正为己所有。第四,各人秉性不同,资质各异,于格物致知之外,也要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
余家菊(1898—1976),字景陶,又字子渊,湖北黄陂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乡村教育的倡行者和理论构建者。1924年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武昌高师、北京大学等校。毕生勤勉笔耕,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史要》、《教育原理》、《
孔子教育学说》、《
孟子教育学说》、《
荀子教育学说》、《陆象山教育学说》、《教育与人生》、《人生对话》、《中国伦理思想》、《大学通解》和《孔学漫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