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污染源简称陆源污染,是指从陆地向海域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场所、设施等。陆源污染物是指由陆源排放的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能具有霉性、扩散性、积累性、活性、待久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征,多种污染物之间还有桔抗和协同作用。
陆源污染定义
陆源污染是指陆地上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对
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陆源型污染和海洋型污染、大气型污染,构成海洋的三大污染源。陆源污染物质种类最广、数量最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大。陆源污染物对封闭和半
封闭海区的影响尤为严重。陆源污染物可以通过
临海企事业单位的直接入海排污管道或沟渠、入海河流等途径进入海洋。沿海农田施用
化学农药,在岸滩弃置、堆放垃圾和废弃物,也可以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
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是《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上活动污染全球行动纲领》(GPA)的参加国之一。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及河口区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程》、《
陆源排污口邻近海域监测技术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陆源污染防治进行了规范。
陆源污染物来源
根据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世界上51%的近海生态
环境系统因受与开发有关活动导致环境污染和
富营养化的影响而处于显著的退化危险之中,其中34%的
沿海地区正处于潜在恶化的高度危险中,17%处于中等危险中,而导致这些危险的最主要原因是陆源活动对海洋的危害。首先,污染源广,污染阵线长。
人为因素
人类在陆地生产经营、工作生活等过程中所产生的
废弃物无论是扩散到大气中、丢弃到
陆地上,还是排放到河流里,通过
大气循环、
水循环及其他的途径最终均有可能进人海洋。例如,在屋内喷洒的
DDT,有—部分挥发于空中,另一部分降落到地面上,挥发空气中的DDT随着大气的漂移会沉降到海洋,降落于地面的经降雨、
地表径流等最终也可能进入海洋。其次,污染的持续性强,危害大。一方面,所有的陆源性污染均有可能最终进入海洋并最终危害人类。
自然因素
无论是直排入海的污染,还是来自大气沉降的污染,一些陆源性污染物如
多环芳烃、有机锡、农药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长期人海洋中蓄积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进入海洋的污染物通过海洋生物的摄取,而进人生物体内。由于海洋生物对污染物质一般都有富集作用,所以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含量比海水中的浓度大很多。 第三,控制范围大,预防、控制、修复难度大。 第四,潜伏性强,周期长,责任主体难以明确。
陆源污染特点
陆源污染物是指由陆源排放的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能具有霉性、扩散性、积累性、活性、待久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特征,多种污染物之间还有桔抗和协同作用。
陆源污染物的种类多、排放数益大,对近岸海域环境会造成很大的破坏。陆源型污染和海洋型污染、大气型污染构成海洋的三大污染源。
据初步统计,进入海洋的全部污染物中有80% 以上来自陆地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沿海油田排污等,主要通过河川径流入海和沿岸的直排口直排入海,还可以通过大气干、湿沉降进入海洋。全球60% 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60 km 以内的地区,预计在今后20~30 年内,海岸带人口数揽还会翻一番。由千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这些污染物大大地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致使海洋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从全球角度来看,近20 多年来,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与环境系统的破坏不断加强,海洋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的速度在加快, 海洋生物多样性正以空前的速度迅速消失,海洋对人类生存的作用正受到沿海地区开发和陆源污染的严重危害。
陆源污染的控制
我国对陆源污染物的控制政策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形成、发展和完善四个阶段:
1、 起步阶段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起步阶段是在1972— 1 982 年间,这也是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的开始。
2、形成阶段
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法律制度形成阶段是在1982一1992 年间。1982 年8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不仅标志着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工作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而且带动了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立法的全面开展。
3、发展阶段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首脑会议于1992 年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以可待续发展为核心的《21 世纪议程》。我国根据该议程千1994 年3 月25 日颁布了《中国21 世纪议程》(即《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对我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的制度做出了规划。
4、完善阶段
为了充分履行法律赋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陆源排污”的行政职责, 2003 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开展了沿海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调查和篮点排污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监测工作,基本查清了全国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数益和分布情况,掌握了重点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其邻近海域环境质朵状况、陆源污染物排放对周边重要海洋功能区的影响,为2004 年全面加强对陆源入海排污的监督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