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擂茶制作技艺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传统技艺
陆河擂茶制作技艺,流传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的传统技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擂茶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盐茶衍变而成,是中国古老的茶俗,起源于黄河北方,客家的祖先们南迁时将它一并带了过来,并不断地创新光大。
据《明·海丰县志》、《清·陆丰县志》和诸姓谱牒(族谱)记载,陆河客家先民多于唐、宋年间避战祸匪难分批次从中原举族南迁至陆河。尽管生活条件和饮食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老祖宗留下的“日进五膳,三主两辅”的饮食习惯基本不变。随着一次次南迁,陆河客家先民将中原饮食习惯带到了南方。陆河擂茶正是陆河山区特定环境下饮食方式发展、变化的产物,是中原饮食传统的遗留。
工艺特征
陆河擂茶,葆有中原“吃茶”文化古风,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是对客家擂茶的传承与变异,在陆河以擂茶待客是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即请喝擂茶。陆河擂茶是集饮食和保健于一体的客家传统美食,并在“充饥、解渴、提神、暖胃、去寒”功效之外不断增加生活、文化内涵,同时吸纳了潮、粤、湘、川菜系精华,发展、丰富了各色茶食,并逐步形成别具一格的陆河擂茶文化。
工艺流程
制作工具
陆河擂茶工具:一是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二是用上等山苍树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约1米长左右的擂茶棍。
基本形式
陆河擂茶的基本形式是用木棒将茶叶在陶钵中研碎成浆、用开水冲开食用。具体做法众多,丰俭变化随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称咸茶,只用茶叶、芝麻、花生三样擂成;二为油茶,亦称“生茶”,用新鲜艾叶、薄荷叶,生茶叶、枫树嫩叶、生姜、软樟树叶等各种具有药用效果的野菜和刚采摘未炮制过的生茶叶上锅经油炒后擂成。
制作过程
陆河擂茶的整个过程讲究“一粗二顺三韧劲”,“粗”指研磨茶叶时可以简单擂几下,粗略粉碎即可;“顺”是指研磨芝麻时力求用力均匀平顺,不可用力过猛过急,要将芝麻尽数研磨成酱,不要将芝麻压进陶纹里;“韧劲”是指随着熟花生米等佐料的不断增加,研擂越来越费劲,擂茶工作要持之以恒。
擂茶品种
陆河擂茶的主要品种有:家常菜、主餐茶。家常茶,即以少量焙制茶叶、熟芝麻、炒花生置于牙钵中用樟木棒研磨成糊状,用开水冲开,放盐调味,以之泡干饭或炒米花充饥,或直接用大米粥冲茶食用;主餐茶,选料比较丰富,制作认真,严格按照做一顿饭的要求来进行,伴有多种小炒,如各种豆荚、豆粒、及时令蔬菜煮油茶,这是对传统“七样菜茶”的发展与丰富,擂茶制作中加入新起锅肉渣、芫荽菜、香苏菜、薄荷、枫树芽、山苍芽、鸡脚刺玫嫩芽、榄核肉等一起研碎,佐餐小炒注重“七豆”、“七菜”和“七荤”,佐餐小食有粉饺、“七米炒饭”和咸肉炒河粉等,选料奢华讲究,制作精细;药膳茶,如驱风散热的生姜茶需加入生姜、山苍、胡椒等原料,专治屙呕的布荆茶需加入特制布荆茶、上等幼茶等原料,暖胃滋阴的米骨茶则以陈年烳米骨、家鸡、野兔、幼茶为原料等。
分布区域
擂茶是陆河客家人世代相传的传统饮食方式,其制作技艺分布区域广,遍及陆河县全县并辐射到揭西县五云、上砂、下砂,陆丰市八万、西南、大安,海丰县平东、黄姜、公平等周边地区。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陆河擂茶是陆河客家先民勤俭持家、艰苦创业、传承文化的现实缩影。
传承状况
近些年,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广大青壮年劳工外出和外来饮食方式渗透影响,以及生活方式电气化、制茶工艺机械化等的影响,陆河擂茶的传统制作方法逐渐遗失,与陆河年轻一代已经渐行渐远,陆河擂茶手工技艺有走向消失、淡出现代生活的倾向。
社会影响
2016年2月14日,陆河县首届客家擂茶文化节暨擂茶比赛活动在陆河县省级古村落——水唇镇石下坝村举办。
参考资料
陆河擂茶制作技艺.广东省文化馆.
在陆河感受擂茶大赛.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26 10:09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工艺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