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成刚
河北省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陆成刚(曾用名陆成钢),男,河北省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保定“新社区艺术群体”主要成员之一。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从事油画创作近三十年,先后赴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奥地利进行艺术考察和学术交流。作品以太行山区风土人情为主题,画风纯朴、细腻,富有中国民间年画装饰风味,将儿时记忆与现实生活糅合成心中的田园风情,画面洋溢着淳朴乐善的民风和幸福轻松的氛围。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及海内外收藏家所收藏。
艺术履历
主要参展
第八届全国美展
第十届全国美展(广州)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武汉)
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北京)
中国油画双年展(北京)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北京)
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北京)
中国当代名家百人小幅画展(北京)
第28届法国滨海卡涅国际绘画展(法国)
中国中青年画展(印度)
中国艺术展(埃及)
北京音乐厅当代绘画邀请展(北京)
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
现当代河北美术家作品展(北京、香港)
河北三人画室92年联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新具象九人油画联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新社区—保定八人联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作品获奖、收藏、出版及艺术活动:
1992年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喜上梅梢》
1992年文化部收藏油画《照相》
2010年河北省美术馆收藏油画《老区人民怀念毛主席》
1994年油画《百岁儿》获河北省一等奖
2004年油画《喜酒》获河北省银奖
2009年油画《过满月》获河北省银奖
1998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采访,中央电视台播出“新社区-美术界的保定现象”
2003年应奥地利总理府邀请,赴奥地利及欧洲七国举办画展及艺术考察交流活动
2005年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画集
个人自述
——乡土情怀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出生在河北唐山。
也许是继承了父亲的遗传吧,我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最喜欢画小人打仗。八路军、小日本、国民党打得一塌糊涂,每张纸都得到实在没地方画了为止。小学时的一次语文课上,又很有创意的把班里所有人的外号编成故事画在了一张纸上,虽然被老师没收了,但事后老师不但没批评我还夸我有想象力,说将来一定能成大画家。中学时开始正式学习绘画,最喜欢的画就是王式廓先生的素描《血衣》,记得我还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血衣》画成了油画。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作为伤员被送到河南开封治伤,在开封大相国寺第一次见到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喜欢的无可无不可。上了大学后,又喜欢上了风俗画大师“布鲁盖尔”。总之,我好像一直就喜欢有很多人和有故事情节的画面。大学时的毕业创作,我选择《愚公移山》作为主题,大概也有这个原因。
1986年我完成了第一张乡土题材油画创作《喜上梅梢》,画的是一群农民围观画壁画的场面,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们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这张作品入选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画展”,同时获河北省一等奖。1992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时任美术馆馆长的杨立舟先生称之为“中国土油画”。正是这张作品奠定了我与乡土题材的不解之缘,同时期的作品还有《照相》、《百岁儿》,分别被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和香港艺术机构收藏,《百岁儿》还入选了“第八届全国美展”获河北省一等奖。
2000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态的成熟,心境已大不同以前。十多年前,我对乡土题材是兴趣大于情感,形式高于思想,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场面和故事上,而现 在更多的是从人性的角度关注人的生活、情感、心态,即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心理上也有某种回归朴素情感的强烈需求。
2002年我到唐县花盆村拍雪景,正巧遇上一家村民娶媳妇,热闹的场面吸引了我,一下勾起了儿时家乡似曾相识的记忆。我也随了份子钱,与农民一起入席,边吃边观察:憨厚的新郎、腼腆的新娘、神气的“大操儿”(总管)、忙活的掌勺师傅、穿梭送菜的跑堂,更有划拳行酒令甚至喝高了的。同桌的有开拖拉机跑运输的、有在城里工作的、有一辈子土里刨食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个个性格豪爽,充满情趣。画中的人物大都是曾和我一起喝酒吃肉的农民朋友。农民的亲情好客和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创作中,我努力将儿时的记忆与现代乡村生活糅合成心中的田园风情,画面洋溢着淳朴乐善的民风和幸福祥和的氛围。
2004年《喜酒》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河北省银奖。
《正月十五唱大戏》是2003年春节期间创作的,表现时下活跃在农村的民间小剧团为农民演出的场面。现 在农民生活宽裕了,村民有点红白喜事都爱情剧团来热闹热闹。这些小剧团虽然设备简陋,但很受农民欢迎,无论十冬腊月还是三伏酷暑,他们总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虽然唱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老段子,但农民还是百看不厌。
《满月》的素材是河南省临县石板岩乡三亩地村,这里的风俗与我老家的不太一样,也许是经济条件不太发达的原因吧,这儿的农民更淳朴。画面表现的是给孩子过满月的情景,好客的乡亲送来花布、被面和小孩衣服表示贺喜,有的条件差干脆送来几升麦子权当贺礼。主人家支上大锅焖饭、炖肉,客人交上礼后就端上大海碗满满的盛上饭菜蹲在院子里闷头便吃,一点都不啰嗦,比起北方农村十碟八碗的坐桌实惠多了。
艺术来自生活,风格源自个性。
我从小就喜欢自由多变的生活,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 所以在艺术表现方面,我不断从各个方面吸收有利因素丰富着自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比如我在《喜酒》、《正月十五唱大戏》、《满月》等一些作品中吸取了舞台艺术的形式,将画面想象成舞台,有布景、有灯光,演员有主配角,服装道具等细节的运用也如同舞台,而演员的表演和人物造型又吸收了小品表演幽默夸张的特点。画面既保留了生活中自然真实的一面又通过舞台戏剧中相对集中的空间安排、主次人物的沟通与冲突以及主观的灯光道具处理,强化了场面感和叙事性,人物也刻画得更加饱满、生动。观者仿佛身临其境置身其中,通过切身感受与作品产生共鸣
生活是乡土题材绘画的根本,迷人的民俗风情也只是表象,是“酒瓶”,人才是我作品的主题,是“酒”。在与农民的交往中,在憨厚平实的表面下时常让我体会到感动和震撼,有种强烈的归属感。在他们平和真诚的眼神中,浮躁的心灵得到抚慰,那种对生活不抱怨,不放弃,永远充满美好向往的乐观心态也教我从物欲横流的都市污染中得到净化。
著名的艺术批评家贾方舟先生点评我的画:轻松、率意、自由,是具象化的表现主义。而水天中先生则评价说:他的艺术一直流露着从容的抒情性,明朗而温和,而更加值得玩味的是画面结构的单纯和宁静,和贯穿于做画过程的宁静的童心。
真理总是最朴实的,我想艺术也是如此。
他人评价
陆成刚的画轻松、率意、自由,有较强的表现色彩,而这种“表现”是具象化的,不脱离具象,却在形的处理上追求轻松、随意和更大的自由度。
——贾方舟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美术评论家
陆成刚,看他的名字,就会知道是全民大炼钢铁热潮中出生的人。但他的艺术一直流露着从容的抒情性,明朗而温和。而更加值得玩味的是画面结构的单纯和宁静,和贯穿于做画过程的宁静的童心。
——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家
陆成刚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在深入细致地观察、研究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在寻找“自我”。他在富有装饰性的,强调线与色彩对比的描绘中陶醉。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美术研究》主编
他是一个很清楚自己的位置的画家,走向土地,走进村庄,走向心灵,把原生态的村落在头脑里重新过滤,然后,无限地摊开去。那些农事的律动和农人的心态,成为了一幅幅优美的印痕。这也许是一个画家的情感,是对农人的一种召唤的力量,并具有职业艺术家的意义。
——陈德胜河北电视台编辑、诗人、艺评家
也许我们都活在各项仪式里,而画家是最有阐释权的,无论是喜酒、满月、集日和唱大戏,陆成刚参与了一次又一次民众合唱。为什么他会深入村庄与村民共同完成了各项大礼,我想他是带着原始冲动而来的,那些冀中一代的农村所延续的历史,为画家保留了他的绘画术语。民众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或者说村庄每年所上演的都被陆成刚收入画中。他的画,经历了一个村庄的风俗史,所以我说他的画风是温热的、沉雄的、厚重的、细密的、全景的。
他的绘画手法,没有像照相式的逼真描摹,而是将人物处理得拙朴、厚实,或者说是将人物尽量处理成与当地的石头、土块以及风尘更趋向一致的精神气质,所以说,这样的人物处理方式,与他的主题更为协调和一脉相传。同样的细微,而这种细微,着实令人感觉,这里的人是直接从土里脱胎出来的,这是陆成刚的智慧和功力。
在一场雪后,人们在为一个孩子《过满月》,合适的人都找到了自己合适的活计,像演一出戏或是一部电影,上百人在一幅画里。男人、女人、孩子、鸡、猪、树、房子和案板等等,在这样的场景里,只有画家能记住和关照所有的细节,而作为我们观者,只是感到扑面而来的热风。陆成刚拥有了中国农民所拥有的一切,他像挖掘机一样,穿透了层层壁垒,把握了乡村的真实。过完“满月”人们要去赶个《集日》,那些具有年画性质的人,开始出村。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画家把握了一种情绪,乡村的情绪,而这里的人物都像是从梦中醒来,赶赴一个盛典。淳朴的人们呀,你们憨态可掬,你们要到不太远的地方去淘洗点灰尘来。回来以后,他们要喝上一次大酒,在《喜酒》里,陆成刚把一身身酒气都画了出来。那些夸张而又有所收敛的大衣里的酒气,成为这个冬天最后的太阳。同样,在《正月十五唱大戏》里并列着他的画风。这片土地喜欢戏,而大戏是农民的图腾。雪后的大地和雪上的人物,在这里是最适宜的,而大戏和乡村的聚会,是最有人情味的,陆成刚是那么喜欢这群看戏的人。我所了解的是,当时很多画家都去了巴黎,而塞尚却去了农村,这是为什么呢?也许,陆成刚能读懂塞尚。作家卡夫卡曾说:“打开窗子,你不用出大门,大千世界自动向你走来。”陆成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子,我喜欢陆成刚这些很具有人间烟火的作品,他很具有电影导演的气质,给那些陌生人安排了一个一个美轮美奂的角色。
--------读陆成刚的绘画作品有感(陈德胜)
艺术人生
1958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
1975年进入唐山开滦第二中学美术组开始学习素描、色彩;
1976年遭遇唐山大地震,被埋压在废墟下,经过自救逃生后参与救人和灾后重建。劫后余生的经历以及对全国人民为唐山抗震救灾无私援助的感激之情,创作生平第一张作品:水粉画《北京送来的水》;
水粉画《北京送来的水》入选河北省美展;
1977年教育部恢复高考,以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身份考入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俗称“77级”;
1978年素描“矿工头像”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作品代表发表在《河北工农兵画报》;
1980年与同学刘秀鸣合作彩墨画《西藏组画》,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画展;
1981年赴河南、陕西一带进行毕业采风,受河南博物馆收藏的汉画像砖、画像石启发,创作彩墨画《愚公移山》;
彩墨画《愚公移山》发表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及河北画报;
彩墨画《愚公移山》入选河北省画展;
1982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进入唐山市群艺馆从事群众美术辅导;
1983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分会;
唐山“燕山影剧院”创作大型丙烯壁画《龙凤呈祥》;
1985年赴山区采风,创作油画《喜上梅梢》,奠定乡土油画风格;
筹备组织河北青年学生画会,任副会长;
成功举办首届画展暨河北青年画展;
油画《喜上梅梢》获河北省一等奖;
油画《喜上梅梢》入选国际青年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画展”;
1986年为纪念唐山抗震十周年,创作瓷板壁画《十年祭》及《1976-1986唐山》,7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获优秀奖 ;
1988年应邀为唐山市政府设计制作“冀东暴动纪念碑”大型花岗岩浮雕;
1989年调入河北工艺美术学校;
与赵文华、明镜组建河北三人画室;
木雕《虎妮》获河北省佳作奖;
1992年举办“河北三人画室92年展”(中国美术馆);
油画《喜上梅梢》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油画《照相》入选“中国中青年油画展”赴印度展出并被文化部收藏;
1993年油画《风景中的恋人》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
1994年油画《百岁儿》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油画《百岁儿》获河北省金奖;
1995年尝试新的绘画风格,以“米勒”等欧洲油画艺术大师的名作为蓝本,加入现代元素,创作“拾穗系列”;
举办“新具象九人油画联展”(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拾穗系列”;
油画《拾穗》入选全国第三届油画年展;
油画《时光》《牧羊女》入选第28届法国滨海卡涅国际绘画艺术节;
1996年油画《魔方》入选“中国艺术展”赴埃及展出;
1998年绘画转入轻松、唯美风格,创作“红妆系列”;
由著名艺术评论家水天中贾方舟邵大箴和陶涌白先生担任学术主持,举办“新社区保定八人油画展”及学术研讨会(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红妆系列”;
出版画册《新社区》;
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播出专题节目“保定现象”;
“红妆系列”相继发表在“江苏画刊”“中国油画”“艺术界”“油画家”;
1999年油画《夏日辉煌》《天泽》等入选中国当代名家百人小幅画展;
《百岁儿》《天泽》入选画册《中国中青年油画名家作品集》《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百人小幅油画作品集》;
2002年恢复民俗风情主题,创作《娶媳妇》《跑旱船》等作品;
2003年油画《娶媳妇》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奥地利总理府邀请在维也纳举办画展并赴欧洲六国考察;
2004年油画《喜酒》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河北省银奖;
担任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2005年油画《惊雷》等入选河北省美术研究所首届提名展及画册;
油画《喜酒》入选现当代河北美术家赴京作品展及作品集并发表在《美术》、《人民日报》;
2006年担任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助理,主抓教学;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成刚画集》;
2007年当选河北省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与台湾江南才子画廊合作在台北、高雄举办个展;
2008年晋升为一级美术师
担任河北省美术研究所所长助理;
《美术关注》发表作品,著文“乡土情怀”;
2009年油画《过满月》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河北省银奖;
参与由河北省宣传部、河北省画院组织的 “走进太行”活动;
油画《老区人民怀念毛主席》被河北美术馆收藏;
受聘为河北省美术创作中心创作员;
2010年接受《美术档案(中国油画)》访谈并发表作品;
《艺术实录》第四辑发表专题“乡土乡情中的感动”;
艺评家陈德胜先生著文“从土地到天空 ——读的绘画作品”;
受聘“全国政协画院”;
2011年担任河北省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参考资料
陆成刚.雅昌.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20:45
目录
概述
艺术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