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
汉语词语
附庸,汉语词语,拼音:fù yōng,意思是古代指附属于大国的小国,今借指为别的国家所操纵的国家;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
事物
。
释义
1、指附属于诸侯大国的小国。
2、喻指尚处于弱小幼稚阶段而未能发展成完美独立的事物。
3、喻指处于次要地位的、从属地位的。
4、附属依托。
出处
《诗·鲁颂·閟宫》
例句
1、指附属于诸侯大国的小国。
《诗·鲁颂·閟宫》:“锡之山川,
土田附庸
。”郑玄笺:“锡之以山川土田及附庸,令专统之。”
《
礼记
·王制》:“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
天子
,附於诸侯曰附庸。”郑玄注:“附庸者,以国事附於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
《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立
萧詧
为梁主,居
江陵
,为魏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