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斯·贝蒂荣 Alphonse Bertillon (1853—1914),曾是巴黎警察机构罪犯识别部门的负责人。他发展了一种被称为人体测定学或“贝蒂荣识别法”的罪犯识别系统,包括一系列细致的身体测量。在全球的警界,仍公认他为“指纹鉴定之父”、“西方刑侦技术的鼻祖。被誉为“巴斯德式人物”。
生平
阿方斯·贝蒂荣 阿方斯·贝蒂荣的人生颇为坎坷不平。家贫,他小时候便多次被迫退学。因为个性倔强,他在工作时曾多次被老板炒鱿鱼。
一直到20多岁时,四处流浪的他才在
巴黎警察局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一个毫不起眼的档案管理员。也许是机缘巧合,生性孤僻的他,在这个枯燥无味、处处尘封的档案室里却是如鱼得水:这里虽然工薪低微,但这里却没有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没有现代人那些勾心斗角、踩着别人往上爬的“
办公室政治”;里却有大量从犯罪现场收集到的物品,这些物品里,都隐藏着一个个错综复杂的犯罪故事,尤其是在
放大镜下,当看到那些乌漆漆的
指纹,竟然会呈现出种种非常美妙的、迷宫似的花纹时,这就足够让这位性格内向、百无聊赖的贝蒂荣沉浸其中、乐在其中的了。
过许多年的勤奋研究,贝蒂荣终于逐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指纹记录资料库,还建立起一个初步的指纹分类系统。这一切工作,终于产生了第一个成果。
1882年,法国警方利用他的指纹库资料与一个谋杀案现场的血指纹比照,顺利地找到了疑凶。他因欧洲第一个用指纹证据来解决谋杀案件的人而一夜成名,而他的身份,也从一个临时工晋升为正式的警察。
可惜的是,贝蒂荣毕竟是读的书少,缺乏深厚的
学术根基和学术思维,所以,他一直未能对指纹学有更深入的研究。而对刑侦实务工作的热爱,却使他的研究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后来,他又发明了一种方法用来鉴别罪犯:测量、记录11种数据——譬如左臂的长度(从肘部到中指尖)、两臂伸展的宽度、左手中指和小指的长度、左脚的长度、右耳的长度,脑袋的直径、长、宽度,坐高和站高,眼睛的颜色、身体的特征(如伤疤、痣等),正面、侧面的肖像,再加上右手的指纹。用这种测量的结果去鉴别“谁是真凶”,据说,其误差率只有2.86亿分之一。
1983年,法国警方试行这种“贝蒂荣人身测量法”,一年之内,就抓获了300多名重犯。于是,欧洲各国警界也纷纷采用这种方法来破案。
不过贝蒂荣也干过坏事,19世纪末最有名的种族政治事件,犹太人德雷福斯间谍案,由于贝蒂荣提供了错误的刑侦技术鉴定,导致德雷福斯被判终身监禁。
1914年2月13日,阿方斯·贝蒂荣逝世于瑞士明斯特林,享年60岁。
成就
阿方斯·贝蒂荣
1880年10月28日,富尔茨医生在英国的《
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他研究和发明了一种技术,可以使肉眼看不见的、由毛孔的油和汗产生的“隐性指纹”显影。
他曾在日本用这种技术使一个小偷落网,因为他在窗框上留下了一个看不见的指纹。但马上,就有一个叫赫谢尔的官员出来争辩道:他早在担任孟加拉某地的行政长官时,就已运用过“指纹鉴定”的方法来揭穿了许多冒领养老金的骗子。他愤愤不平地说:他才是指纹鉴定技术的发明者。
正当英国的学术界吵翻了天的时候,贝蒂荣,这个巴黎警察局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却早就悄悄地取得了一项世界领先的成就——据说,他早在富尔茨和赫谢尔二人对指纹产生兴趣的几年前,便已积累了几千张从犯罪现场找到的和从疑犯身上取得的指纹记录卡片。
这个事实,使他无可争议地被公认为全世界的“罪犯指纹鉴定之父”。
人物影响
在当代的的世界上,指纹鉴定,可以说已成为现代
司法公正的一条坚强支柱。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发现“两个人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这一点更能大大地促进刑侦科学的发展了。追根溯源,阿方斯·贝蒂荣在这门科学上虽然失败了,但毫无疑问,他却是这门科学伟大的先驱者。
虽然现代刑事侦查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指纹证据依然在破案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贝蒂荣也被全世界公认为“指纹鉴定之父”、“西方刑侦技术的鼻祖”。